从车窗内向外抛掷果皮、纸屑、烟头等不文明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了。为了整治这一陋习,重庆市于11月3日启动了“拒绝车窗垃圾 倡导文明出行”的市民“随手拍”活动,对积极爆料的市民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此,不少网民认为以“随手拍”形式治理车窗抛物的不文明行为,颇有点剑走偏锋的意味,难脱以权代法之嫌。然而,在笔者看来,“车窗抛物随手拍”却不失为一记文明警钟,值得肯定与推广。
生活中,乱丢乱扔的城市陋习早已司空见惯,不管是私家车还是公共交通工具,车窗抛物已然成了某些人的下意识举动。尽管这些陋习谈不上违法乱纪,在行车过程中却是一件既缺德又危险的事情,极易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害人害己。由此可见,车窗抛物无异于一种新型的“马路杀手”,值得警惕与正视。
作为社会事业的管理者,整治不文明现象,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体市民的责任。虽然尝试了不少办法与举措,比如批评教育、劝说罚款、制定文明公约等,但遗憾的是收效甚微,到头来只是治标不治本。在城市陋习面前,人人都可能成为“潜在杀手”,面对数以万计的监管对象,职能部门要做到无死角地强效监管,难度确实不小。所以,维护市容市貌、革除陋习,让职能部门孤军奋战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只有激发市民的主体意识,吸纳市民参与社会共治,才能切实捍卫交通秩序与城市形象。而启动“随手拍”活动,正是一次集民智、聚民力的体现。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很多国人的驾车习惯还远未达到文明、自律的程度,尽管数十元的经济奖励谈不上丰厚,但对公众来说,至少是一种肯定与鼓励,起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调动起广大市民参与“随手拍”活动的积极性。
自媒体时代,“车窗抛物随手拍”将普通市民定位为主要参与人群,背后也体现了有关部门与时俱进的工作智慧,不仅充分发挥了市民的自身优势和集体精神,还实现了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以最小的物力、人力投入换取了最大的成效与回报。
当然,车窗抛物、随地吐痰、乱穿马路……这些城市陋习有些积重难返,国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遏制城市陋习,不仅需要严格的执法与监管来实现,更需要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与文明观念来护航。“车窗抛物随手拍”无疑是一种有益尝试,既整合了社会资源,又借助了民间力量。期待“车窗抛物随手拍”将社会的文明公德效应无限放大,以此敦促公众自律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