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阳区东方红街道文化巷社区居民陈女士发现,小区里的6岁男孩俊俊(化名)经常穿着短袖、短裤在小区里跑步,还常被爸爸打。几名邻居都认为俊俊的爸爸刘先生在虐待儿子,而刘先生则认为这是“狼爸”的教育方式,并且试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确实比以前听话多了(据《焦作晚报》)。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河北白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管教,但管教也要得法,要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适当的严厉是可以的,如果动辄就打骂孩子则只会疏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给孩子的心理蒙上阴影,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单建华江苏:养不教,父之过。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能教育好孩子就是好方法。
@怀川徐小壮:对孩子严格教育没有错,但如果超过了儿童身心所能承受的界限那就是虐待了。即使是狼,也有对狼崽温情的一面,何况是文明社会的一个人呢?6岁的孩子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不要因为家长的不合理教育给孩子心理留下无法磨灭的阴影,甚至留下身体隐患。
@菏泽新志:溺爱是害,魔鬼训练弄不好也是害。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是揠苗助长。我们不禁要问:“狼爸”,你小时候也这样吗?
@胜平王大头:无论是人性化的赏识教育还是“狼爸”式教育,都有其成功的一面,孰好孰差,或许永远没有统一的答案。在家庭教育面前,家长需要保持足够的冷静,不能看到别人“狼爸”教育有效果,就跟风进行棍棒教育;或者看到别人的赏识教育有成绩,就一味进行温和教育。只有孩子能接受和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才是最适合的家庭教育。
@塞外东风:再“狼”也不能挑战孩子的生理极限,而且附加条件还有打孩子这一说,所谓“狼爸”,只剩前面那一个字——狼。
@北宁老头儿:不支持!无论是“虎妈”还是“狼爸”,在教育孩子方面都应尊重孩子在该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点,揠苗助长式的“旱地拔葱”有时会适得其反,效果不佳。毕竟孩子年纪很小,行为习惯需要逐渐养成。
@kellykeron:教育孩子,适当的严厉是必要的,但是,这并非“狼爸”随意打孩子的借口,不仅法律不允许,孩子的身心也接受不了。所以,真的为孩子好,就请多一点温柔,少一点暴力,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下期话题】
读大学有用没用?
遭遇最难就业季,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他们各出“奇招”,男生贩卖卫生巾、猪肉,女生开情趣用品店、送外卖、擦皮鞋……为了实现创业梦想,他们选择了一些“奇葩”工作。然而,他们的创业经历让别人觉得读了大学也并没有什么用,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