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 见习记者郭嘉莉)动态决策展示,让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从墙上“走”下来;创新社区管理模式,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五星级”服务;“点穴式”调解,实现矛盾纠纷精准定位……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冯营街道在“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中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为民服务的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
便民惠民是冯营街道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该街道要求党员干部彻底转变三个观念:变“官本位”为“民本位”,以群众是否满意和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变“管制型”为“服务型”,建立以服务经济、服务群众为主的新型行政体制;变“允许型”为“禁止型”,更多运用法律手段开展工作,做到依法行政。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为营造良好服务环境,该街道投入10余万元对该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改造升级,整合部门资源,重新划分党务、政务、综治、代办4个便民服务窗口职能,并为每个窗口安装电子服务评价器;让便民服务相关制度全部上墙公示,在社区党务公开栏公布干部值班表,确保每天都有值班干部服务群众。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该街道从创建学习型单位入手,丰富学习内容,从政治理论、实时动态等方面制订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上一堂政治理论课;完善学习方式,通过讲党课、微信推送等形式,对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进行教育培训,加深对“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理解。
实现优质服务常态化。为提高服务水平,该街道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办事限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绩效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理结果定期公开,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参与监督。
此外,该街道在运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同时,力争让每一名群众切实参与到群众建议和决策中,确保参与过程透明化。目前,该街道运用该工作法解决重大问题12个,群众满意率达100%;建立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调解网络,依托综治办、群众信访工作站等下设10个专业调解小组,根据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解。今年年初以来,已调处各类矛盾诉求110件,调处成功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