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从东方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西方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说出了基本相同的含义,就是要将心比心。
今年24岁的王丽丹,信奉一句话:将心比心去做事。
生活中,王丽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一直希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别人。11月3日,她来到市人民路与塔南路交叉口东北角的爱心献血屋,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王丽丹此前跟家人沟通过这件事,家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想着她是随便说说。可是,无偿献血的想法已经像一颗种子,早早就在她的心里扎了根。
“我身体健康还年轻,为什么不去献点血帮助有需要的人呢?而且献血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一举两得呀!”王丽丹说,“我相信人性本善。我常为残疾人和灾区人民捐款,乘坐公交车时经常为老人让座等。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残疾人、受灾群众或耄耋老人,我会希望别人怎么做?这样思考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无偿献血对我而言也是如此,我愿意把它当作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因为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400毫升的血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对于急需输血的人来说却意义重大。”
实际上,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高尚行为,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了净化、心灵得到了慰藉,工作与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可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提高脑血流量,从而使人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长此以往,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⑨ 杨丽娜 李瑞雪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