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山阳城 上一版3
苦乐在其中
把你种到土里
寸笔报国终不怠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苦乐在其中
——第十六个记者节感怀
作者:□吕秀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吻 康 浩 摄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从事新闻工作已经24个年头了。下基层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20多年在新闻战线上的摸爬滚打,有着太多的辛酸苦辣,但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一个人的一生能将理想与职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幸运的,能终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做自己喜欢的事,这让我很知足,很自豪。新闻事业给予我的终究是苦在其中,乐在其中,累并快乐着,痛并坚守着。

  年少时向往记者这个职业,是羡慕那顶无冕之王的桂冠,觉得记者是一个最能彰显个人才华的工作。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接力棒传到手里的时候,我才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1991年,我正式成为焦作矿工报社的一名记者,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我就暗暗告诫自己:这是个全新的事业,一切从头开始,从零做起。

  记得第一次下井,当我看到百米井下矿工们工作时的情景,被深深地震撼了。“流尽血汗,耗尽青春,开拓黑暗,托起太阳”这几个词组很长一段时间萦绕在心中,也就是从那天起,我把自己与煤海紧紧地系在了一起,这一系就是24个春秋。

  带着新入职的喜悦,顶烈日,冒严寒,下车间,走基层,忙得腰酸腿疼不亦乐乎。这期间,采访时结识了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老中青员工,从他们平凡的岗位、朴素的情怀中感受到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和责任。1991年,为完成报告文学集《矿魂》一书的编撰工作,我深入矿井、水泥厂实地采访,亲身感受到那深深的巷道、炽热的炉火、震耳的噪音、飞扬的尘土……那些日子,我总是每天很晚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中,把8个月大的儿子哄睡后,再伏案撰稿,直到深夜……

  在我的笔下诞生了一个个鲜活的先进人物、劳动模范和普通的矿工、油漆工、教师、医护人员……他们像一面面旗帜,昭示着我前进的方向。

  有人说:记者的命运是奔波,选择记者无疑是选择了忙碌。

  选择了辛苦。记者常常会为写好一篇有分量的稿子而“为伊消得人憔悴。”而编辑则终日在窗前灯下,面对堆积如山的稿件沙中淘金辛勤耕耘,直至皓首穷经。用当前时尚的文艺笔调说,编辑就像老黄牛一般在荒芜的稿纸上播种绿意、编织锦缎。

  丰子恺曾曰:“己心妩媚则世界妩媚,己心温暖则世界温暖,养一段春在心间,无论世事翻覆,人生自是绿意盎然,步步花开。”当编辑那阵子我一直把这段话存放在心里。

  1993年7月的一天上午,我正伏案改稿,一个男孩儿来到编辑部找我。他说他是焦煤技校的毕业生,谈了一个女朋友,女友刚被检查患了血癌,只有半年时间了,他和女友是以诗相识相爱的。大后天是女友的生日,他写了几首诗,想请我改改,最好能发在报纸上,也算她送给女友的一份生日礼物。面对这样的请求,谁能忍心拒绝?谁又能拒绝得了!

  晚上,当我在台灯下展阅男孩儿的那张诗笺时,我感到薄薄的几张诗笺很沉很重,仿佛是一块巨石在碾压着我的心。

  红红的红心坠哟/一颗颗相思泪/纵有千言万语/却无法投递/寄给天边云彩/寄给落山夕阳。

  红红的红心坠哟/一行行伤心泪/即使海盟山誓/谁来一生陪伴/也问天边云彩/也问落山夕阳。

  把头抬起来/让眼光看得更远一些/让胸怀更敞亮一些/让意志更坚强一些/让誓言更响亮一些/宁折不弯/披荆斩棘……

  最后这一段是我加上去的,我是想给这一对年轻人一种力量和信心。刊发诗歌的同时,我又以同题散文《红心坠儿》记录了这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这样一来,一下子拉近了编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报纸带着温度走进读者的心中……

  从1995年起,我一直主持焦作矿工报《心语信箱》和《吕老师信箱》这两个栏目,这是焦作矿工报首次为编辑个人所设的信箱栏目。那时,我每天都会收到来自百里矿区青年们的求助信件,我们在一起谈理想、谈人生,许多人把自己心中的小秘密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期冀在我这里找回人生的坐标。我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苦心经营这两个信箱。针对中学生及青年人思想、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释疑,做他们的贴心人。

  记得当时演马庄矿回运队有个农民轮换工叫蒋伟,高中毕业后来到矿上,他曾一度苦闷、彷徨,百无聊赖之际,给“心语大姐”写了一封信,诉说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我在“心语信箱”给他的复信:“人活在世上原本不易,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冲击。即使是一棵小草、活着也应该有自己的颜色……”蒋伟被“心语大姐”真诚的关爱和殷切的勉励所打动,对自己从事的煤矿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经过努力,他连续两年被评为矿“四有”职工……

  百里矿区净化着我的灵魂,给了我工作的激情和写作的灵感。我像一只穿梭奔波的蜜蜂,从万紫千红的原野采撷花粉,一点一滴酿造生活的甘甜和芬芳。我在矿区的黑色沃土上往返,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我在心中为弱者流泪,为他们呼吁,为他们奔波。用手中的笔承载着人间正义,用瘦弱的肩膀扛起壮丽的新闻。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我伴着孤灯在稿纸上在键盘上弹奏出一曲曲新闻之歌。读者一个会心的微笑便是对我最高的褒奖,曾让我怎样的欢欣鼓舞。

  1998年是焦煤集团最困难的时候,半年开不下工资,有多少人另择高枝,而我始终坚守在这个岗位,与焦煤风雨同舟,用青春和热血抒写着一个焦煤人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

  每年的记者节,同人们都会互相转发这样一条短信,它真实地再现了记者的生活状况。“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偶感优越,囊中羞涩。比骡子累,比蚂蚁忙。常怀正义,无冕之王。”看似是一种宣泄,实则是新闻人的一种自我安抚,一种深藏在心底的小小得意和满足。因为我们深深地挚爱着这份事业,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忍受多大的委屈,我们从来都是无怨无悔。“走过千山和万水,忍着雨打和风吹,每天受累又受罪,心中无怨又无悔,镜头捕捉白与黑,文章记录是与非。”这才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回望征程,我深深地热爱着脚下的这片热土,深深地爱着我的矿工兄弟。“记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理想”这句话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我的生命中,成为我强壮的骨骼和流动的血液,激励着我在新闻这条布满艰辛坎坷、充满挑战竞争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奋然前行……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