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追求新闻事业的梦想,他们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为了获得第一手鲜活的新闻素材,他们披星戴月、四处奔波;为了及时把新闻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们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对党的新闻事业,他们倾注了全部的深情和挚爱,表达了忠诚、坚守和担当。
焦作日报时政新闻采访部主任董柏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董柏生钟情于新闻写作。1994年大学毕业到马村区马村街道办事处办公室工作后,他就发挥写作特长,经常向焦作日报和当时的马村区报投稿。由于成绩突出,1996年他被调整到马村区委宣传部任专职新闻干事。但是,他并没有满足,在他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强烈的投身于新闻事业的渴望。正是怀揣着这个梦想,2001年4月,他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公务员职位,应聘到焦作日报社,成了一名专职新闻记者。
新闻战线,注定不是坦途,有光环也有荆棘,有大道也有曲径。然而,对新闻情有独钟的董柏生,从踏入报社门槛那天起,就把新闻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报社根据需要,先后安排他到通联部、生活晨刊、百姓视点、总编室、时政新闻采访部等部门工作。每一次的岗位变化,对他都是一种磨砺。他常常告诫自己:要努力工作,珍惜荣誉,无论何时何地,不能忘记自己承担的责任。
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董柏生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组织能力不断增强,他的人生道路也发生了巨大改变。2006年8月份,焦作日报社党委决定由董柏生担任时政新闻采访部副主任,直接服务市委主要领导。2009年,董柏生又被任命为时政新闻采访部主任,带领科室人员服务市五大班子领导、市委主要部门以及相关民生部门。
为了把时政新闻采访部的工作干好,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期望,他默默无闻地付出了大量心血。每年省、市两会等重大采访报道,他都积极与报社总编室协商,安排报道计划,确定采访人选;每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开会调研,他安排记者,反复交代注意事项;每天记者写完稿件,他都要严格把关审核,确保万无一失。他曾形象地比喻说:“总编室和时政新闻采访部好比报社的左心室、右心室,必须协同配合,一刻不能离岗。”这些年来,用心服务、尽职尽责是他留给报社同事们最深刻的印象。
“新闻是跑出来的,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掌握最真实、最精彩、最丰富的新闻素材。”这是董柏生对新闻采访的深刻感悟和生动总结。
到焦作日报工作以来,尤其是从事时政新闻报道以来,他克服报道任务重、承担压力大等困难,在服务好领导活动的同时,挤出时间积极主动投入到焦作日报组织的“记者走基层”和全国新闻系统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先后组织策划、参与撰写了《王在富的故事》《八月,我们与英雄同行》《记者走基层·老区行》等系列新闻稿件,其中《农家小院“吵闹”声》《“名片书记”的民情心声》等30余篇来自基层且反映重大主题的报道获得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奖以及河南省、焦作市好新闻奖。
用心做好人做好事,是董柏生的行为准则。他说,一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在你所从事的主要领域里出类拔萃。
正是在这个行为准则和座右铭的引导、激励下,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他先后在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百姓视点等报刊发表了近3000件新闻作品,先后参与报道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任长霞,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谢延信等先进人物,感动焦作十大人物邱小二、李世轩、马继刚、张玉贵、李战通、郭小亮、范占先等人的先进事迹也出自他的笔下。他先后被市委宣传部评为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新闻宣传先进个人。2011年,他被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为焦作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老区建设先进工作者。2014年,他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