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怀川人物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楼大写“和”与“诚”
问责
为“双11”前的网购提醒点个赞
从骗捐事件说媒体人职业操守
别被“有机”二字忽悠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别被“有机”二字忽悠了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据《焦作晚报》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一种名为“有机花菜”的花菜在我市热卖,虽然价格是普通花菜的两倍,但消费者喜欢其脆嫩的口感,更为其名字中的“有机”二字痴迷。然而,“有机花菜”与有机蔬菜其实没有一点关系。据专家介绍,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真正的有机蔬菜配备有有机食品认证证书,口头称呼的“有机”往往是不规范的。对于一些农产品随随便便冠以“有机”之名,你怎么看?

  【观点1+1】

  @吝时工:“有机花菜”徒有“有机”之名,而无“有机”之实,大家莫被“有机”二字忽悠了。

  @滁人也:“穿上马甲我也认识你!”即使商家为花菜冠以“有机”之名,花菜也无“有机”之实。市民不是傻瓜,自然会认真辨别。用这样的噱头推销产品,就有虚假宣传之嫌。做买卖,还是诚信经营为好。

  @怀川徐小壮:民众对健康的追求和对新概念的误解让“有机花菜”有可乘之机。除了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外,广大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辨别能力,毕竟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监管部门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部门监管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面对各种问题。

  @芳心云天:当“有心人”借“有机名”,给蔬菜戴“有机帽”,谋“投机财”时,我们呼吁相关部门规范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严格把好有机食品进入市场的门槛,严防严打欺骗消费者的不良商贩,还有机食品清白。

  @硕鼠米米2011:如今,商家的“概念营销”“炒作营销”层出不穷,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要被广告宣传中的文字把戏忽悠了。

  @工程师-作家-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合格食品首先要保证安全。“有机花菜”到底安不安全,相关部门应给个权威的说法,不能让消费者凭口感来判断,更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做“试验”。

  @kellykeron:所谓的“有机”,不过是商家想出来的噱头,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至于是否名副其实,没太多人会在意。有需求才有市场,面对这样的闹剧,我们更须反省自己!

  @手捧玻璃茬子:我曾在超市花十元钱买了一些有机生菜回家,邻居都笑话我问“你从哪儿能看出来这菜是有机的?”看来,相关部门为老百姓普及“有机知识”是很必要的。

  @孙友祥815:想吃纯天然的蔬菜,你就自己种吧!

  @阿七若丹:“包装理念”已经从娱乐圈渗透到了蔬菜产销圈,其实老百姓对于食品并不需要华丽的“包装”,只要一日三餐能吃得放心就行。

  @江苏日月江南:保护消费者权益,需要管理部门开动脑筋,建立健全蔬菜种、销溯源机制,确保有机食品名副其实。

  【下期话题】

  企业只招本科生

  日前,2016年全省理工类毕业生招聘会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现场2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总计4000多个工作岗位。走进招聘会现场,不少研究生犯了难。因为现场很多企业表示只要本科生。很多人感叹道:“多读了三年书,研究生还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