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忆韶华,续青春
从甘棠到焦桐
观音山放牛(外一首)
老村(水彩画)
相 思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甘棠到焦桐

作者:□东 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常言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一个人能在现世赢得好口碑,后世留下好名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谈修身,名篇不计其数,佳句浩如烟海,最后归结为非常朴素的一句话,就是希望一个人的一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多做点好事,多做点善事,英名远播,流芳千古,而不是口诛笔伐,遗臭万年。

  近日翻看史书,一则“甘棠遗爱”的典故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仿佛置身于夏日浓荫遮蔽、凉风习习的甘棠树下,顿感心旷神怡,喜不自禁。

  周武王灭了殷商,建立了周朝。他死后,把江山传给了儿子周成王。周成王即位时年幼,幸好有两个贤臣辅佐他。这两个贤臣,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召公。召公配合周公工作,为辅佐周朝呕心沥血,政绩非常显赫,因此大家又尊称召公为召伯。

  召公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深入到基层去现场办公。有一次,他到召地(今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南)“巡行乡邑”,当时天气炎热,他不是坐在屋里“喝着茶水,扇着扇子,听着汇报”,而是每天在一棵甘棠树下“劝农观政”,处理民间事务,解决百姓难题。他走了之后,老百姓十分怀念他,感慨地说:“如果天下的官员都能像他这样,该多好啊!”

  陪同召公“视察工作”的地方官君陈,为了讨好上级,以防明年王臣再来“劝农观政”时遭受暴晒之苦,居然别出心裁,传令要开阔道路,伐掉甘棠,在路边兴建凉亭。

  忽然有一天,一名差官前来报告说,附近区域的树木都已伐完,只有南郊道旁那棵高大的甘棠还没伐掉。君陈问为什么不伐,差官回禀说,一帮村民连起手来抱住那棵树,宁死都不让伐。君陈让把那些阻挠伐树的村民全部带到了厅堂之上,询问缘由。村民纷纷言说:“前几日,召公寻访郊南,在那棵甘棠树下,同我们掏心交谈,问农问桑,问耕问织,目光慈祥,语言平和,礼数周端,我们听了,心存感激,念念不忘,意欲存此树以感召公之德,故而冒死抗命,还望体恤民意,保留此树。”

  君陈听到这里,心中颇感惭愧,脸色也渐渐由怒转喜,禁不住抚掌称善,并下令保护此树,世代彰显召公德行。

  时隔不久,一座凉亭很快在那棵甘棠树旁建了起来,人们感念召公,遂为此亭取名曰“召亭”。雍地的百姓为此事歌咏道:“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从这几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召伯作为一个国家官员,在雍县城南劝劳农桑、判断案件、处理政事,在基层百姓中享有多么高的威望,百姓是多么热爱他、怀念他。召公通过认真替百姓做事,换来了百姓对他的爱戴,也留下了“甘棠遗爱”这个成语。后人遂以甘棠作为颂扬官员政德之词。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当时光的脚步匆匆走过几千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的身影出现在兰考县的田间地头时,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也永远定格在了兰考几十万人民的心中,定格在了中原大地,定格在了数千万共产党员的精神图腾上。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475天,却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一种感天动地的“焦裕禄精神”。为治理兰考“三害”,他带病深入基层,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桐树,1963年春亲手栽下的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同志,亲切地称这棵泡桐为焦桐。现在焦桐生长茂盛,每到春天,桐花绽放,芳香四溢,人们站在树下,仿佛觉得焦裕禄同志就站在身旁,站在兰考大地,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焦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召公没有留下巨著鸿篇,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是,他却把自己留给了煌煌三千年历史,留给了一代一代生息繁衍的中华民族的子孙。焦裕禄同志没有留下万贯家财,但他却给兰考人民留下了一片片绿荫和一块块良田,为兰考县创下了一份丰厚的泡桐产业,为中原大地留下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评价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历史与道德的承传有时候是不需要文字的,一座亭,一棵树,一段渠,一条河,都能承载光辉的历史,都能镌刻不朽的精神。一种伟大的精神是依靠生息着的民众的拥戴,依靠社会主流的支撑与包容而继往开来的。精神本来是无形的、抽象的,而融汇与寄托的形式却是清晰可见的。

  从甘棠到焦桐,传承的是一种“视人民如父母”的品德和情怀,彰显的是一种“当官要为民做主”的正义和担当,饱含的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甘棠和焦桐的精神层面来反观自己,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无论是在做人还是谋事上,都要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这个标准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害,既是对古今中外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练和提升,也是对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永不忘本的明确要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