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云台山景区成为全省首家全国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被世界旅游组织列为可持续发展监测点。
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被确定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试点市。成功创建“四大怀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巍巍太行见证,滔滔黄河作证,这一个个“焦作示范”,无不昭示着,我市这5年走得步伐铿锵,走得阳光自信!
事业成不成,作风是基础。不真抓实干,任何蓝图都是纸上谈兵。
2013年4月16日,我市新一届市委班子的第一次常委会议上,市委书记孙立坤向市委常委们发出倡议:“市委常委会是全市的领导核心,常委会班子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标杆,市委常委要做好表率,当好榜样,自觉接受监督,以实际行动对组织负责,对个人负责,对全市人民负责。”
第二天,《中共焦作市委关于市委常委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见诸当地主要新闻媒体。第三天,《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五大班子领导分包十大建设责任制的通知》也见诸报端。
主动把社会关注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的信心与决心,彰显的是市委、市政府的魄力与胆略。面对转型任务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凝心聚力、同心同向、合拍合韵、步调一致,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呕心沥血。
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研究保增长促发展、稳增长保态势的措施,开展重点项目集中观摩活动,先后组织到厦门、珠三角、北京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深化投融资体制创新,向全国发布了34个PPP项目。
孙立坤利用20多天时间,轻车简从,走遍我市每一个县市区,对今年年初以来各县市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督导检查。他身体力行,服务企业“遇事不过夜”。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安多次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我市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现场办公,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他带头执行“5+2”工作法,为保焦作的蓝天和清爽的空气,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各地走访、暗访,督导推进环境治理工作。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市委常委们集中3周时间深入调研,每人撰写了关于中心城区重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市直机关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等情况的调研报告。市委4次召开常委会议,对调研报告逐个进行研讨,并在《焦作日报》上陆续刊登。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先争优,更好地推进发展、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我市开展了“走百乡、进千村、访万户”活动。市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确定联系点,走访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级机关2万余名党员干部也每人直接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和1~3户困难群众主动帮扶。市、县、乡三级共下派7303名机关干部,组成208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103个乡镇(街道)和1958个村(社区),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措施,实施重点帮扶。
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帮扶村和联系户走访调研,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真心真情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各帮扶单位针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道路整修、安全饮水、学校危房改造、农业生产、看病就医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方协调资金,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市本级行政审批服务由718项压减到253项,压减量居全省首位,压减率达65%;市本级建设工程类项目审批时限由300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在全省首家开通网上服务大厅,一般事项一审一核不超过5个工作日,新注册企业“四证一章”办理不超过2个工作日。
不仅如此,在我市建立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开辟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将涉及农业、农机、民政、计生等部门的1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到乡、村两级;各乡镇(街道)将城乡低保、就业服务、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延伸到村,送服务上门,实现了关口前移。各村街(社区)也都设立党员群众服务站,由驻村干部或村里的代办员全程代办计生、民政、劳保、户籍等日常业务,真正实现了为民服务由“最后一公里”向“零距离”的延伸。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波澜壮阔的“十二五”即将成为历史,它所创造的“焦作示范”“焦作榜样”,它所熔铸的焦作精神、焦作力量,必将成为奋进“十三五”的信心来源、底气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焦作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