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5年工作部署,今年第二季度,市政协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在重要位置,市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政务服务等措施,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市41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院士工作站5家、企业技术中心27家、工程实验室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4个,省级研发平台28个,实现了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成为培育和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我市科技进步的加速器。
(一)研发条件较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共有研发场地112000平方米,培训场地20000平方米,价值8.2亿元的研发仪器设备。佰利联、多氟多建有专门的研发大楼,研发场地分别达9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其建设规模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原内配拥有国内外同行业一流的研发设备,科研仪器原值近1亿元。
(二)研发投入较大。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占年度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3%以上,全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研发投入比例要求。2014年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共计10.2亿元。风神轮胎上年度研发投入达3.44亿元,占企业营业收入的4.2%;江河纸业上年度研发投入达0.91亿元,占企业营业收入的4.1%。
(三)研发团队较强。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集聚专职研发人员达到4835人,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3.5%,高于全市企业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研发团队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风神轮胎技术中心拥有研发人员77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7人,高级专业职称27人,近3年来开发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新产品达138个。
(四)创新效益较高。近3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共与89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获省级科技成果107项,市级以上科技奖励93项;申请专利1105项,授权专利901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233个(项)。2014年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3.17亿元,利税总额31.91亿元;4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我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位。
二、主要问题
(一)高级别平台少。从全市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一些研发平台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竞争优势,但是争创高级别研发平台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平台建设规模有限,仪器设备更新缓慢,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
(二)重建设轻应用。个别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研发平台只是为拿牌子、要名誉,没有长期发展规划,不重视研发管理体系建设,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引进院士和博士毕业生难度很大,运行、管理、监督、评估等相应的工作体系及机制也不完善,作用发挥不理想,面临被撤销的危险。
(三)科技资源分散。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属于企业自主型、研发封闭型,仅为本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一些大型先进仪器设备存在多家企业重复购置、本企业利用率偏低的现象。研发平台间的交流合作不够,科学数据、技术信息、研究成果等资源信息不通,难以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四)政策支持不到位。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政策优惠。如2014年度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仅有20家,占比48.8%;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也只有24家,占比58.5%。财政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研发平台的鼓励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如2009年以来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市级研发平台的奖励政策今年停止执行,又没有新的平台建设奖补措施,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创建高级别研发平台的积极性。
三、意见建议
(一)提升研发平台建设水平。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科技经费应继续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进行投入和奖补。认真执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坚决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应享受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率优惠和减免退税等政策。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研发平台建设,通过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级研发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市国家级研发平台的数量;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全面建设省级研发平台,用3~5年时间争取省级研发平台全覆盖,加快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
(二)深化研发平台产学研合作。完善有关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提高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全部科研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在科技经费中优先安排产学研合作项目研发资金。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引导和组织功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做好合作项目的协调和服务。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加快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集聚各种创新要素,打造焦作的“硅谷”。加强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重视和支持,创新引智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工作制度,确保“两站”切实发挥作用,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三)完善研发平台管理机制。建立科技、发改、人社、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增进科技创新共识。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全面摸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需求库,及时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研发平台间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打破企业、行业、区域封闭,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将科研体系由分散向集成转化,由个别转向系统运作,努力形成共享性、积累性的科研体制。完善研发平台内部管理体系,健全平台运行体制机制,形成装备精良、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发展格局。
(四)推进研发平台合作共享。围绕我市十大工业产业构建若干个产业联盟,依托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建设3~5个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集聚产业范围内的科技创新要素,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帮扶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多向流动和多方共享,提高现有平台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整合多方资源,利用科技大市场,构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展示、共享、合作、交易等公共服务,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的科技资源增加有效的专业化供给。建设“云服务”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帮助平台获取更加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随时随地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
(五)拓宽研发平台投入方式。设立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吸引更多的社会风险投资机构,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的建设和企业科技创新,帮助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做大做强。鼓励支持科技支行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提供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等金融支持和服务。探索研究科技保险业务,设立研发平台贷款保证保险、新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研发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的科技创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