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留学新加坡学习金融管理,但却中途放弃学业回国创办外贸公司;他,曾对外贸知识一窍不通,但立志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他,曾面临着公司倒闭、人员流失的窘境,但半年之后就收获了创业带来的第一桶金。他就是河南中展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付高军。昨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2007年,付高军大学毕业后到新加坡继续深造。由于新加坡是全世界的贸易中转中心,在校期间,付高军接触到了很多做贸易的同学,这让他萌生了做贸易的想法。2011年,他放弃未完成的学业回国,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贸易公司。
公司成立后,付高军才发现,做贸易并非那么简单。“没人员,没产品,没销路。”付高军这样描述了当时的窘境。与国外客户沟通,需要精通英语的外贸专员,公司没有这样的人才;产品需要上传到电子交易平台的虚拟店铺,公司没有产品,就更别提销路了。
面对公司的困境,付高军愈发觉得需要从头学习贸易专业知识。从此,付高军开始每天早出晚归,向周围外贸经验丰富的朋友虚心求教。
然而,公司成立后的两年时间里,先期投入的100万元很快就花光了。“当时把员工工资结算后,我身上连买一包烟的钱都没有了。”付高军回忆。父亲想让他回到自己开办的食品公司上班,过安稳日子,但倔强的付高军回绝了父亲的好意。“创业不是继承和延续,而是开拓和发展。”付高军说。
2013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付高军认识了在马村开陶瓷厂的老板。付高军了解到,全世界80%的陶瓷产品都是中国制造,这也让他看到了外贸商机,决定与陶瓷厂合作。同年9月,他们迎来了第一位境外客户,在公司订购了1600套陶瓷马桶。
当时对于陶瓷厂来说,由于订单数量少,工厂并不愿意开工生产,为了保住第一单生意,付高军连续十几次到陶瓷厂与老板沟通协商,最后工厂才决定生产。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高军负责监管生产的陶瓷马桶得到了国外客户的认可,也让他挖到了公司成立两年来的第一桶金。
与国外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付高军发现国外客户对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格外重视。为了保证销售产品的质量,在每一个合作的工厂中,付高军都安排了自己公司的产品审验员。目前,与付高军的贸易公司合作的陶瓷工厂已超过100家。
对于未来的发展,付高军充满信心。他表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河南的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众多中国本土制造商品的出口基地,这也给他的外贸公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搭上这班‘国际列车’,让更多的‘河南制造’走出国门,远销世界。”付高军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