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票房再创新高。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12月3日晚,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400.5亿元。而据专家预测,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有可能在2017年超越美国,到“十三五”末,有望突破1000亿元。
尽管票房突破400亿元可喜可贺,但毋庸讳言,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问题还有很多,或者说,中国电影人的努力空间还很大。据报道,2012年以来,我国每年投入制作的600多部电影中,扣除放映的进口电影,最后有约一半的本土电影无法上映。而在放映的电影中,只有三分之一赚钱,三分之一保本,另外三分之一是赔钱的。近年来,电影投资很热,但赚钱的是少数。赔钱或无法上映的电影固然有很多原因,但质量不高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喜剧片、青春片是票房的主力,文艺片或深刻题材的影片观影人数仍然很少,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影片更是凤毛麟角。
我国的人均观影频率只有每年1次,平均上座率只有14.95%,这说明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养成观影习惯,或者没有经济实力经常去影院观看电影。换言之,很多人观看电影只是为了缓解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把看电影当作文化活动的人还是很少的。要提高人均观影次数和上座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降低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电影票价问题,实现薄利多销。
票房突破400亿元,只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繁荣中国电影依然任重道远,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电影质量,以优质影片吸引观众才是根本。而目前中国电影存在“几少几多”问题:质量高的少,低的多;文化含量高的少,低的多;赚钱的少,赔钱的多……这说明,我们的电影事业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只要努力就会有丰厚的票房回报,毕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
电影是文化产品,还是要多一点文化味道,以文化赚钱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