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时代楷模”阎肃的先进事迹。从艺65年,阎肃创作了《江姐》《党的女儿》《长征颂》《红旗颂》《我爱祖国的蓝天》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阎肃的感人事迹很多,其中一个细节,是阎肃自认人生没有遗憾事。“爸,您有没有什么一直想干而没干的事呢?”“没有。”“那有没有什么遗憾?”“没有。”“怎么可能?”“真没有,因为我一直都是组织让干什么就努力把事儿干好。”这是阎肃昏迷前,与儿子在空军总医院的对话。在这个选择多元化、机会多元化的时代,这段对话值得现代人好好听听。
有句话叫“干一行爱一行”,只要从事一个行业,就扎根这个行业,对这个行业倾注感情,出力出彩。阎肃从一名爱好文艺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位忠诚的部队文艺战士、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正体现这样的精神特征。这也是阎肃他们那一代人集体的价值取向。
时间的长河流过了九曲十八弯,到了现在,年轻人更推崇“爱一行干一行”。这种观念体现在就业中,必须是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岗位,如果不是这样,就宁愿在家待业也不委屈就业;体现在工作中,必须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才有兴趣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消极怠工,幻想着“更好的麦穗在后面”。
人有所好,术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专长,根据爱好和专长选择职业,自然无可厚非。但必须看到,在初始职业选择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偿所愿,找到期待的工作和岗位。特别是到了工作中,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总有一些工作是自己不擅长甚至不想做的,这时怎么办?是避难就易还是迎难而上?阎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一直都是组织让干什么就努力把事儿干好。”组织上交代的事,有的是自己擅长的、想做的,但肯定也有一些工作不是自己擅长的,或者做起来很有难度。可不管如何,阎肃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事儿干好”。
当初创作《江姐》时,阎肃伏案18天,完成《江姐》初稿。拿回团里讨论,许多人感动得落泪。可阎肃还不满足,又怀揣剧本,与编导人员数下四川,终于创作出经典之作《江姐》,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5次复排、演出1000多场的奇迹。
衷心祝愿每个年轻人都能“爱一行干一行”,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专长的工作。但具体到每个人,可能不太现实。所以,还是希望年轻人能像阎肃那样“干一行爱一行”——有些工作即便不是兴趣所在,还是应该出工出力。这样,人生不仅会少了许多遗憾,而且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高度,找到意想不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