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近日,记者与几名来自河北省廊坊市杨家将研究会的杨氏后人一起,在沁阳市丹河峡谷风景区常平乡九渡村的一座山头上拜谒北宋名将、抗辽英雄杨六郎墓时,看到杨六郎墓已被盗墓者整体挖开,现场惨不忍睹。
杨六郎即杨延昭,生于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卒于高阳关任上。据史载,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北宋抗辽大将杨业长子,后因避宋圣祖赵玄朗讳,改名杨延昭。辽人迷信他是六郎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据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焦作市文物志》《沁阳文物》载:杨延昭墓位于沁阳市北18公里常平乡九渡村丹河对岸的山崖一高台上,现存一乱石封丘,呈馒头状,直径8米、高3.5米。高台面积100多平方米,西临绝壁,壁下丹水环绕,仅一条羊肠小径从北面可达高台,地势险峻。西北河对岸有名叫“杨军卫”的山,相传北宋杨家将曾在此抗击辽兵,其上遗留有寨堡多处。高台北侧是杨家将储存粮食的粮仓“大谷仓”和“小谷仓”,至今山坡上还遗留有碳化的小麦粒。1987年1月7日,杨延昭墓被列为沁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创修于北宋仁宗皇帝时期的《杨氏祖谱嫡长内谱》记载:“延郎,号白玉虎,征辽大将军、特进光禄大夫兼枢密军国重事、持节莫州诸军事、幽州路马步观察使、检校太傅、上柱国,赠太师。配柴氏,乃后周皇帝世宗柴荣之三公主。公生于后周显德五年,殁于大中祥符七年高阳关任上,葬于高阳关水城南,后受诏迁葬于河内常平山九渡,与妻合葬,河朔民众以泪洗面恭迎之。”
杨六郎是北宋抗辽名将、民族英雄,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尊重,其墓为沁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且处于丹河峡谷风景区的核心区。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对杨六郎的墓园进行整修,并立碑进行保护,还民族英雄一个完美的安魂之地。
作为北宋著名抗辽英雄,杨六郎在我国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墓园修复后,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由于杨六郎墓位于丹河风景区的核心区,修复后可以成为丹河景区一个重要景点,并且能够依托杨六郎墓,连接墓园周边的大郎寨、六郎寨、九渡寨、焦赞城、孟良寨、穆桂英寨、杨军卫等宋代与杨家将有关的寨堡关隘,形成一条杨家将抗辽遗迹精品旅游线路。
本报记者 杨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