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方山村:“产业扶贫”激发发展活力
我市发布 重污染天气Ⅲ级(黄色)预警
“怀山药”列初级农产品(含花卉)类 地理标志产品第四名
图片新闻
群众为便民服务中心点赞
主动作为 服务无限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山村:“产业扶贫”激发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 原文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博爱县寨豁乡方山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依托地处山区、紧邻丹河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扶贫开发项目,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观光产业园等措施,拉长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全民致富的道路。

  方山村下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共139户470余人,拥有耕地近500亩。多年前,当地群众主要以传统的农耕方式为生,由于交通闭塞、信息滞后,一直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2003年,在该村两委会干部的鼓励下,几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群众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宾馆,探索性地走上了发展旅游产业的致富路。2011年,该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后,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国家扶贫项目,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村民看到了全民致富的希望。

  2011年,为了解决村民及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供水问题,该村积极向国土部门争取项目资金20余万元,打了一眼能满足全村用水需求的深水井。从此,困扰该村多年的吃水难问题被彻底解决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该村又积极争取国家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共计5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近8000平方米;争取安全饮水项目资金30余万元,新建、维修容量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各一个,敷设饮水管网3600余米;向公路部门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硬化出村道路9000余平方米。

  基础设施完善后,下一个任务就是拉长产业链条。2013年,该村两委会帮助全村70余户困难群众向上级部门争取科技扶贫项目资金30余万元,在村里建了一个占地180亩的樱桃种植园,引导群众通过发展林果业致富。

  “俺家种了4亩多樱桃,每年到盛果期,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收入很可观。”该村樱桃种植大户闫永平告诉记者。为扩大林果业种植规模,今年该村再次向上级部门申请科技扶贫资金近10万元,建立一个占地45亩的冬桃种植园和一个占地220亩的油葵种植基地,当年就帮助村里40余户群众脱了贫。

  “今年,在国家好政策的扶持下,俺种了15亩油葵,平均每亩获得了2000元收益,一下子就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该村村民杨付平笑着说,方山村去年和他家一样的贫困户有90多户,今年只剩下50多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该村又向上级部门争取了一个种植150亩冬桃的科技扶贫项目,项目资金目前已经到位,明年春天就可以全面种植。到那时,该村的果树种植面积接近400亩,一个观光林果业产业基地初具雏形。

  “如今,俺村的农家乐宾馆已经从最初的3家发展到15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果树,脱贫致富对方山人来说已不是梦想。”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小电告诉记者,他要在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上,把方山村建设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生态旅游品牌村。

  记者点评:方山村虽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但却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该村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争取国家扶贫开发项目,在脱贫致富方面打了一场漂亮仗。方山村致力于全民脱贫的做法再次表明,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通过“产业扶贫”激发发展活力,贫困村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