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筹措资金500万元,完成团结街小学和第十中学的标准化操场改造;举办电子商务、盲人保健按摩等技术培训,帮助77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实施送戏进万家活动,组织农村戏曲演出23场……今年年初以来,解放区将十项民生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71%,着力解决城市环境、就业、就学、医疗、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该区通过部门申报、网上征集和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民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2015年十项民生工程,涵盖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城乡就业、民生基础工程、困难群体救助、社会保障、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支农惠农、公共安全10个方面,总投资9290万元。截至目前,十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的子项目有11项。
注重教育事业发展。该区继续设立教育质量奖,筹措资金50万元,奖励在教育教学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筹措资金216万元,完成学生路小学、焦作十九中和焦作二十中等学校的录播室建设。
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该区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筹措资金1075万元,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截至10月底,全区共保障低保对象4287户651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420.56万元;全面实施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工程,筹措资金167万元,对全区临时困难家庭、艾滋病患者、孤儿、“五保”供养人员实施帮扶救助;大力开展法律援助活动,为困难群体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诉讼代理,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52件,接待咨询1482人次。
文体事业不断进步。全面实施文化活动中心免费开放活动,在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培训10期,培训人员4000余人,累计服务居民群众9万余人;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放映276场次,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就业再就业工作持续推进。该区开展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组织辖区未就业残疾人参加了残疾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0个,其中45名残疾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开展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对象就业专项行动。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抓好林业生态建设,投入45万元在焦青路林邓线两侧种植树种;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王褚街道东于村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村,西于村和西王褚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生态文明村;为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在青年路和建设西路高标准建设了2个便民疏导点。
实事要办实,好事要办好。该区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民生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并印发了《关于明确2015年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十项民生工程责任单位的通知》,明确承办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完成标准,确保将每个项目都办成惠民、利民工程。各承办单位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精心制订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层层抓好工作落实。
该区充分利用报纸、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生工程,让群众了解和掌握十项民生工程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同时,将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发布在政府网站上,便于群众查阅,努力让群众“广泛知情、全程参与、普遍受益、真正满意”,使民生工程成为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又一重要桥梁和纽带。
根据实际民生工程的有关情况,该区财政局对各项工程进行了认真测算,制订了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的资金安排计划,积极筹措配套资金,保障各项工程顺利实施。在资金管理和发放上,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完善各项资金发放程序,严把调查摸底、审核评议、公开公布等关键环节,对民生工程涉及的资金,一律实行专户管理和专账核算。
该区要求所有责任单位,要按照“十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特别是对道路建设、标准化操场改造、“班班通”等重点民生工程,提前发布招标公告,严格履行招标程序,严格施工监理,加强质量监管,在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确保每项民生工程都建成放心工程、优质工程。
通过听取专题汇报、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今年3月,十项民生项目确定后,该区及时组织人员,到预算单位进行督办,特别是教育系统的“班班通”、塑胶操场等工程,要求项目承建单位按程序提前谋划,尽快落实。同时,组织监察、审计等部门,不定期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综合督查、考核评比,督查结果作为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纳入责任单位的年度考核目标。 (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