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记者每次到市中医院妇产科采访时,都感觉到这里的医护人员非常忙。本来想找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冯变景了解一下中医在治疗哪些妇科疾病上有优势,可在门诊和病房来回跑了几趟也没找到人。最后,记者终于在检查室门口碰到了被几位患者和家属围着咨询问题的冯变景。等了半天,看到冯变景稍微闲下来一会,记者就赶紧上前说明来意。冯变景想了想说:“妇科是中医最早的分科之一,可以说,中医在整个妇科疾病的治疗中都具有很大优势。刚才我接诊了一位宫外孕患者,这也属于异位妊娠的一种。所以,我就先介绍一下中医在治疗异位妊娠方面的优势吧!”
随后,冯变景拿出一张人体解剖图告诉记者:“当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子宫体腔内膜。但是,当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时,就被称为异位妊娠了,老百姓习惯称为宫外孕。其实,异位妊娠与宫外孕的含义稍有差别,宫外孕仅指子宫以外的部位妊娠,不包括发生在宫颈或宫角部位的妊娠。”然后,冯变景放下解剖图接着说:“其实,中医学中没有异位妊娠和宫外孕的病名,但在‘停经腹痛’‘少腹瘀血’‘症瘕’等病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像宋代的《圣济总录·妇人血积气痛》一书中,有用药丸治‘妇人血气血积,坚僻血瘀,发竭攻刺疼痛,呕逆噎塞,迷闷及血蛊胀满,经水不行’的记载;明代《普济方》中也有用桂枝桃仁汤治‘气郁乘血,经候顿然不行,脐腹疗痛,上攻心肋欲死’的记载。这都与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时,多数患者出现的停经、突发下腹剧痛、晕厥或伴恶心呕吐以及腹腔内出血等症状有相似之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众多中医专家的不懈探索和研究,在利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多中医治疗异位妊娠方面的优势,冯变景又和记者来到了病房。在一位患者的病床前,冯变景先仔细询问了患者今天的状况,然后告诉记者,这位患者属于输卵管妊娠,这类异位妊娠最常见,约占90%。中医认为,异位妊娠的病因病理与少腹宿有瘀滞,冲任二脉不畅或先天肾气不足等方面有关。主要是由于孕卵未能移行至胞宫,在输卵管内发育,以致胀破脉络,阴血内溢于少腹,发生血瘀、血虚、厥脱等症候。从中医辨证角度说,异位妊娠基本分气血虚脱、气虚瘀阻、瘀阻包块3种类型。像这位患者,就属于气血虚脱型,就诊时情况比较严重,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腹痛拒按、恶心呕吐、血压偏低等症状。为此,医生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同时,予以丹参、赤芍、蜈蚣、天花粉、人参、附子、炮姜、仙鹤草等中药,及时益气救脱、化瘀止血,缓解了患者的症状。而气虚瘀阻型异位妊娠的主要症状为输卵管妊娠破损不久,治疗方法为益气化瘀、活血止痛;瘀阻包块型异位妊娠的主要症状为输卵管破裂时间较长,下腹胀痛或有压痛感,盆腔包块积聚,治疗方法为破瘀散结,消除包块。
“我们科在治疗异位妊娠时不仅靠内服汤药,还有贴敷法,用樟脑、血竭、松香、银朱等中药制成糊状,取适量贴敷于患者下腹疼痛处,然后将麝香撒于药面上,纱布包裹,再用离子导入仪器加热。这种方法具有破瘀消症之效,适用于瘀血内结型宫外孕,也可用于陈旧性宫外孕。另外,我们还有中药灌肠法,就是用紫草、蜈蚣、丹参、赤芍、桃仁、当归等十几味中药,水煎后浓缩至150毫升,每天给患者灌肠一次。这种方法具有活血化瘀、消症杀胚、散结止痛的作用。再有就是综合疗法,用虎仗、熟石膏、冰片等中药研细末做成药饼,外敷下腹部,同时电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天1次,再配合服用汤药,也能很好地治疗异位妊娠。”冯变景说,“此外,中医在治疗异位妊娠方面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输卵管,保留生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