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回眸“十二五”,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体育见证了焦作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5年间,焦作体育书写了辉煌、经历了挑战、收获了人才辈出的欣喜。在过去的5年里,市太极体育中心顺利建成,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我市举办,全民健身惠民工程全力实施,竞技体育斩获喜人成绩,体育产业得到持续发展……健体魄、聚人气、汇民力、强国家,这种体育精神如今已经融入焦作这座城市的血脉中,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支撑力,助推焦作转型发展。
“‘十二五’以来,全市体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创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市、建设美丽焦作为主线,经过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焦作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绩,在加快中原体育强市建设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市体育局局长郭颂福说。
体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市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实施了“省运工程”,新建、维修了18个体育场馆,包括市太极体育中心、沁阳市体育馆、修武县体育馆、温县体育馆、河南理工大学体育馆、焦作一中体育馆等。这些场馆多数分布在县市、企业、学校和农村,使焦作整个辖区的体育设施得以大跨度发展并且均衡布局,为体育事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市太极体育中心占地近千亩,包括太极馆、健身馆、游泳馆、体育场和太极广场等工程,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是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体育场馆。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体育部门大力实施“雪炭工程”“户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健身工程”“健身路径工程”等体育惠民工程,县市区共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标准田径场5个、标准游泳池或体育公园4个、有看台的灯光球场6个、综合训练馆5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0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85个,健身路径工程2000多条,市区晨晚练点基本达到社区全覆盖;全市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面积占体育场地总面积30%以上,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1.6平方米以上,在全省位居前列。
连续5年来,以建设“十分钟体育健身圈”为主的“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被列为我市十项民生工程,市体育部门多策并举筹措资金,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顺利完成了建设任务。特别是近2年来,我市积极创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市,不断加大各类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
“大群体”格局基本形成
焦作体育的荣光,不止属于竞技场。“十二五”期间,我市群众体育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大群体”格局。
“‘大群体’格局的核心要素是: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在这三大要素中,如果用一棵参天大树来比喻,政府主导是根基和主干,部门协同是枝杈和藤蔓,全社会共同参与是繁茂的树叶。”郭颂福说,围绕构建“大群体”格局,我市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健全,成立了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全部成立了县级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县市区10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了基层体育协会。截至目前,全市有单项协会33个、县区级单项体育协会119个,市级体育俱乐部14个、县级体育俱乐部48个,市、县两级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全市城乡健身站点1860个,达到每万人5个以上。
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更好地传递出全民健身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健身理念,带动更多群众健身,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成功举办了五届篮球文化节活动,每年开展长跑、健步走、健身气功展示等参与人数多、示范作用强的全民健身活动200多项,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全年不断线、阶段有高潮,推动健身活动生活化、经常化、制度化,使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全市营造了“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全民健身、你我同行”的浓厚氛围。
科学健身指导日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我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896人,每1000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86人。我市还建成了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购买了国民体质监测车,县市区国民体质测试与健身指导站覆盖率达到80%,每年测试总量达4000余人,2015年测试总量为14241人。
竞技体育水平实现突破
“大群体”格局的形成,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健身、喜爱体育,同时也推动了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体育部门强力实施“创名校、当名教、育名人、争名次”的“四名”战略,不断调整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优化项目结构,注重体教结合,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竞技体育总体竞争力稳居全省前列。据统计,2011年以来,我市累计获得残奥会冠军1个、世界冠军5个、亚洲冠军4个、全国冠军15个、河南省冠军470个,李根、李红、常静等成为全国知名运动员。全市各级体育运动单位每年向上级训练单位、高水平运动队、高等院校输送人才100余人。
在2014年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有1100名运动员参加了该届省运会青少年竞技组、社会组和学生组的比赛,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社会组总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青少年竞技组夺得赛会金牌112枚,总奖牌数285.5枚,总分2850.5,首次赛会金牌破百,奖牌数和总分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历史突破,创造了焦作竞技体育新辉煌。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国家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3个;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24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所、省级8所、县市区级50所;业余训练注册运动员2991人。这些在全省都属于领先地位。
体育竞赛组织日益活跃
“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承(举)办国际比赛7次、国家级比赛18次、省级比赛55次、市级比赛152次。
其中,2012年,我市举办了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展示大会,历时5个月,参赛运动员近5万人,是我市历史上人数最多、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届运动会。2014年,由我市独立承办的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在我市新落成的太极体育中心隆重开幕。运动会期间,全省18个地市的1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云集我市,共承办43项赛事,接待裁判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近2万人,我市被授予突出贡献奖。2015年,我市举办了第八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活动内容包括国际太极拳交流比赛、武术太极拳展示交流、“太极杯”书画摄影展、太极文化产品博览会、太极拳文化展等,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456支代表队5016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大赛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受到国内外参赛队、国家武管中心、省体育局的好评,上百家新闻媒体对大赛进行了报道,有关大赛新闻的网页达10万余篇。这些比赛的举行,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影响力。
心血铸就荣耀,拼搏升华激情。5年来,焦作体育人大力弘扬体育精神,以勇于担当的大局意识、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追求卓越的思想境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谋大局,让焦作体育事业发展再次实现了新跨越。
回顾“十二五”,我们豪情满怀;展望“十三五”,我们信心百倍。站在新的起点,瞄准新的目标,焦作体育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为根本任务,以提升我市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教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中原体育强市建设,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