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初步建成智慧城市、宜居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建立健全以人为本、城乡统一、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强化城镇就业支撑,突出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推动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稳定就业。
拓宽城镇住房保障渠道,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满足居民刚性需求。
保障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强化农民权益保障,坚持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宅基地使用权不变、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三不变”原则,解除农民进城后顾之忧。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综合带动作用,坚持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形成中心城区、城市组团、特色镇、美丽乡村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中心城区品味,优化老城区功能定位,高标准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推进焦修博武一体化,共同打造复合型核心城市,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沁阳、孟州、武陟、温县等城市组团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集聚产业和承载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
按照节约集约、优化布局的原则,以温县赵堡镇、沁阳市西向镇、修武县七贤镇、武陟县詹店镇、孟州市南庄镇等省级示范镇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体。
坚持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好中心村,保护好特色村,治理好空心村。
以治理农村垃圾、污水为重点,有序推进乡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建成一批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生活美的“四美”乡村。
提升城市吸引力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提倡节约集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发展节地、节水、节能型和紧凑型城市。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进程,围绕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绿地生态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怀川文化,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富有怀川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加快推进城镇化政策体系建设,提高城市政策决策水平。
提高规划建设水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
统筹推进城市运行管理和社会管理数字化,深化交通、旅游、市政、环境监管、应急保障等领域信息化应用,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管理体系。
点评
协调发展
王玲 温县县委书记:
“十二五”期间,我市在水系建设、路网体系建设、医疗改革、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市对太极拳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下一步,要科学规划、细细推敲,思考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把与太极拳相关的培训、赛事、文化交流、旅游观光、学术论坛、产品研发等做实做好,形成一个庞大的太极拳产业,真正把太极拳造福于人类的健康、文化以及社会、生态意义凸显出来。
陈国全 市国税局局长: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站位高、定位准、措施实。其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要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力争达到9%。这样的目标是可行的,其信心来自于我市“十二五”期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取得的成绩。下一步,我市在产业融合、功能集聚、龙头引领、创新驱动、要素保障等协调发展方面,应进一步把准脉搏,找准症结,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下功夫,促进焦作产业转型升级。
程玉国 市财政局局长: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如果“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能够一直保持目前的高速发展态势,定能回到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
当前,国家明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在我市经济结构中,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大,面临去产能的任务,这势必影响到市本级财政收入。对此,我们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机遇,严峻形势迫使我们下大力气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争取主动、赢得先机,保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本版点评由本报记者许伟涛、赵晓晓、詹长松采写)
新型工业城
发挥焦作工业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信息化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建成运行质量提升、产业规模扩大、结构明显优化,在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具有先发竞争优势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工业城。
区域中心城
发挥焦作既处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又连接省外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市在产业、市场、交通等方面的联系合作,推动中原经济区与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城市的首位度和影响力,把焦作建成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战略定位
继续实施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抓转型、促发展、作示范,把焦作建设成为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城、区域中心城、知名旅游城、生态宜居城和太极文化城。
知名旅游城
发挥名拳、名山、名水、名寺、名人、名药等资源优势,按照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把山水游、文化游、城市游结合起来,把自然景观游和休闲度假游结合起来,把旅游产品开发和优化服务环境结合起来,推动焦作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迈进,把我市打造成具有国际感召力、吸引力、聚集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生态宜居城
发挥国家园林城市优势,加强海绵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北部山区生态恢复、游园绿地等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强力推进污染综合整治,倾力打造北有绿色太行、南有中原水乡、城市形象特色鲜明、富有生机美感的生态宜居城市,把焦作建成青山相拥、绿水环绕,城在林中、景在城中,人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城市。
太极文化城
发挥世界独特、我市独有的太极拳文化优势,深入挖掘太极拳文化资源,加快太极拳申遗步伐,推进“一大学五中心”等太极拳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做大做强太极拳文化产业,塑造优势鲜明、特点突出的世界品牌,把焦作建成具有国内外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太极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