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逐梦十三五 奋进我当先·水利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市水系扮靓山阳城
科学谋划“十三五” 水利建设绘蓝图
17.44万人吃上安全水
十大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17亿元打造“民生水利”
大沙河“水上长廊”全线贯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水系扮靓山阳城

作者: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银水穿金桥                                             宋景忠 摄
 
   

  一条条高标准治理后的中小河流纵横交织,或穿城而过,或环城盘绕,清流潺潺,碧波荡漾;一处处清澈的湖水、湿地点缀其中,构成一幅“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城市水系景观。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城市水系经过3年艰苦奋战结出的丰硕成果。

  我市城市水系由四廊六脉、五库六湖、东西湿地编织而成,以拦蓄天上水、引来黄河水、留住过境水为水源支撑。整个水系由相连相通、纵横交织的中小河流相连接,构架成城市水网,五库六湖点缀其中,形成生态水系格局和秀美景色。

  奔流不息的黄河、沁河水,被成功引入城市水系,改写了在家门口用不上黄河、沁河水的历史,经济社会效益凸显。引黄入焦工程每年可引水5300万立方米,为我市工业、农业、生态和景观提供用水,仅新增灌溉面积就达15万亩,有效缓解了项目区用水紧张局面,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改善了市区周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带动了区域内土地增值和产业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龙源湖自“出生”就被冠以“焦作绿珠”“城市绿肺”等雅号,湖水清澈、水草摇曳。龙源湖水循环系统工程建成后,通过引地表水入湖,变成了一湖活水、清水,改善了生态环境,飞鸟成群的水面景观和动人景色引来八方游客。

  12公里长的大沙河带状湿地初见成效,河道内栽种以芦苇、蒲草、荷花、红柳为主的生态水生植物,堤外是50米绿化长廊,已初现生态体验、水景观、亲水游、田园风景等休闲景观。每到节假日,都有许多人到此郊游、休闲、健身。

  18.5公里长的大沙河生态治理结硕果,其中6公里长的迎宾路大沙河生态景观带,已形成120米至240米不等的水面景观。

  规模宏大的城市水系建设给我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城市水系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价值,有利于建设国际旅游之城、山水园林之城和生态宜居之城。有了源源不断的水源补充,大沙河水量充沛多了,改写了焦作城区没有一条大河的历史。

  城市水系可有效保障灌溉及工业用水,大大小小的蓄水工程能解决70万亩耕地的灌溉需求,可保障产业集聚区工业用水之需,使未来工业发展有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城市水系可保障城区防洪安全,利用河、湖、库、渠,通过拦、引、蓄等措施,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紧邻黄河文化影视城的影视湖公园建成开放,提升了这一区域的景观效果和影视城品位,同时为游人提供一个休闲、亲水的城市公园。

  城市水系有效改善了城区气候,有效增加城区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水系通过蓄水、输水工程和人工湖、湿地,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对提高周边地下水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灵泉湖从无到有,上千亩景观水面,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成了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规模宏大的城市水系建设,必将在焦作水利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