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基本思路,以深化水利改革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保障全市用水安全,逐步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格局,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提供水利服务和支撑。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6万亩。工业和城市节水,继续推动节水型示范企业、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和开展节水型示范居民社区、节水型示范学校及节水型示范单位建设,全面提升全市计划用水管理和节约用水水平。城市节水采取减少管网漏水措施,普及节水器具。
全面发展民生水利,着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引沁、广利两个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进行丹西、王召、白马泉、焦东、白墙、孟州联库、马鞍石、群英水库等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全面完成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建设,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农村水电增效减排等惠农工程。开展青天河水库二级水电站、后寨水电站、博爱丹东水电站增效扩容建设。
完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在北部山区新建九渡、孤山湖2座中型水库以及龙寺、圆融、窄门等7座小型水库;完成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和大沙河、蟒河、丹河、山门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对全市80多座小型水闸进行治理;完善城市防洪河道、排水设施和防洪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提高城区防洪能力。完成规划内的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区域的防治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保障城镇、粮食生产区的供水需求。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美化水环境。加强蟒河、大沙河等污染较严重河流水域的污染防治和重点中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恢复河道、水域的生态修复功能;在地下水漏斗区,大力开展地下水保护工程建设,减少和限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强水土保持和河流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治理北部山区和西部岭区水土流失,重点实施焦作市普济河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修武县纸坊沟项目区水土保持小流域和博爱县山区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7平方公里。
全面加强灌排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已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工程以及机电井更新改造工程,重点抓好孟州市联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引沁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广利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焦作市沁南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等;完成重点低洼易涝地治理,逐步形成骨干、田间工程配套,大中小工程互补,灌溉、排涝功能完善的农业灌排体系。
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建圆融、龙寺、影视湖、灵泉湖、东湖等水库及调蓄工程,完成大沙河、新河、蒋沟河治理工程,抓好城市湿地建设,全面建成“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城市水系,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