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是西虢镇快速发展的5年、不平凡的5年,也是该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并用好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推动富民强镇进程的5年,更是硕果满枝的5年。
西虢镇党委书记卫国宾深有感触地说:“5年来,西虢镇在孟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坚持实施‘富民强镇’发展战略,在构建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新西虢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加快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过去5年,是西虢经济发展增速最快、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5年。
这5年,该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较快增长,去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408.4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262%;工业总产值185.6亿元,是2010年的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倍,连续7年跻身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
过去5年,是该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飞猛进的5年。
这5年,该镇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把“工业强镇”作为核心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5年引进外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到位资金20.5亿元,多次荣获孟州市“招商引资先进乡镇”一等奖;5年全镇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7个;5年先后为中内配三期、奥森二期、德众保税中心、大罗塘、格林沃特净化器、生物科技园、中小企业园等孟州产业集聚区工业项目,以及“九纵四横”道路、新苑社区等基础设施项目,协调用地1万多亩,拆迁建筑3万余平方米,迁坟平坟3000多座。
过去5年,是该镇农村基础设施更完善、农业结构更优化、农村经济更繁荣的5年。
这5年,通过美丽乡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等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实现了大改善、大提升。全镇21个行政村,村村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农村书屋和文化中心,群众基本享受到社区化的优质服务。5年改扩建道路28.6公里,新修村内道路和农业生产道路36.2公里,投资650余万元,打井38眼、整修渠道8000米,新增灌溉面积3000多亩,改造中低产田2000亩。5年流转土地18056亩,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44家,培育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和养殖基地27处,扩大了特色产业规模,提升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过去5年,是美丽乡村扎实推进、镇村面貌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的5年。
这5年,该镇配备了大型垃圾运输车、电瓶车,镇区商户配备垃圾桶,组建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和垃圾清运队伍,实现了垃圾分类。5个村垃圾填埋场建了砖混围墙,11个村户户配备了垃圾桶,5个村配备了地坑式垃圾箱,环卫基础更加坚实,村容变得更美了。去年4月“老家莫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目前部分项目建设点已经建成,其他项目建设点正有序推进。
过去5年,是该镇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社会保障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5年。
这5年,该镇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评选出“好学典范”60多人,文化计生协调发展,21个村文化活动常态化,人口计生政策生育等指标全部达标,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新农合、新农保全面实施;镇政府出资为农民工、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办理财政贴息小额贷款担保,社会稳定祥和。该镇先后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省级卫生镇”“省级生态乡镇”“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谈及“十三五”发展,卫国宾成竹在胸:“以‘四个全面’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为重点,力争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8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实现全镇经济和社会协调、持续、快速发展。这个宏伟蓝图一定能实现。”
九大亮点谱写新辉煌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本报通讯员 吕迎宾
过去一年,西虢镇“九大工程”亮点纷呈、精彩无限。
财政税收近亿元。该镇去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408.4万元,是年度任务7608万元的124%,再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结硕果。该镇去年实际完成招商引资总额7.67亿元,占全年任务9000万元的852%,为产业集聚区后续发展储备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省百强乡镇进位次。去年该镇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排名提升至46名,连续7年跻身省百强乡镇。
高标准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该镇投资35万元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集便民服务、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治信访接待多功能于一体,进一个门、办所有事,方便快捷。
首届西虢镇党员干部传统文化大讲堂成功举办。去年12月19日至21日,全镇300多名党员干部齐聚一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分享传统文化的精神大餐。以莫沟和顺涧村为试点,探索建立周六传统文化大讲堂长效机制。
土地流转步伐加快,赵坡村实行整村土地流转,引进浙江客商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建成花卉苗木基地,提高了群众收入。
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正常运转。该镇建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环卫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包括清扫、收集、运输和保洁。每个村、每条街,卫生有人管、有人干,其中4个村均达到环境卫生A类村标准。
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去年中心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涉案金额38万余元,不少案件被百姓津津乐道。
启动建设“老家莫沟”,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探路提供示范。
(本栏图片由吕迎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