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在河南大学举行。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该校专门高规格聘任了一位副教授,而受此殊荣的就是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讲师常萍。这位不出书、不发表论文、不申报职称的老师到退休也只是讲师,但她的课堂堂爆满,备受学生欢迎。在如今很多大学教授只注重发论文、评职称的大环境下,常萍却能专注教学30年,在没有任何头衔的情况下以真才实学赢得学生尊重。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暖暖小月儿: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费在行政工作中或是追求教授评比中,必定教书育人的时间会被挤压。常老师把心思只用在教学中,用教学质量成就自己的教学成果,这样的“另类”老师还是太少了,我们为有这样的好老师点赞支持。因为有了这样老师的付出,才会有学生更好的明天。
@不知潇湘在何处:不在意有无头衔,不计较职称,不求荣誉不求利,常老师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专注教学30年,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这才是真正的老师!这场特殊的聘任仪式不仅是给常老师个人的嘉奖,更激发了教育界对真挚教学的追求。
@莫莫的时间:在为河南大学尊重好教师叫好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样的做法只能是个例。出书、写论文是高校评判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也确实对学术本身有促进作用。只是这类标准不是唯一的,教师也各有所长,高校的教师评判标准应该多元化。
@kellykeron:老师的职责就是教学,医生的职责就是看病,倘若要去出书、发表论文等,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心不能二用,如此的特殊聘任,其实是一种解放,让老师能够安心教学!
@怕羞的影子: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不是追逐名利的地方。常萍不为名利只重教学值得点赞,河南大学高规格聘任讲师身份的常萍为副教授同样值得点赞。由此想到,如果每所学校都能重用像常萍这样务实的教师,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能得到大幅提升。
@奥特曼小豆:大学跟中小学不一样,不仅是学校,还是一个学术机构。大学老师不仅要给本科生讲课,还要指导硕士、博士搞研究,这位老师虽然讲课很好,但学术研究方面毫无建树,有些老师又会讲课又有学术著作,全面发展的老师才是大学最该推崇的老师。
@孙友祥815:由此可以看出人才不需要繁多的技术等级证书,打破人才实用范畴,让真正有经验有实力的人走向属于自己的空间。
@平常一个人015: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我觉得靠论文多少、凭文凭高低评选职称的办法该改改了。
【下期话题】
同睡一张床 手机道晚安
薛先生和妻子10年前异地恋时,网络不方便,两个人经常坐火车横跨大半个中国见面。现在,薛先生发现,两个人感情仍然很好,但“和老婆睡一个双人枕上,却经常在她微信里留言晚安”。薛先生和妻子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晚上关灯后,两个人在被窝里背靠背玩手机。“看段子,看公众号,再是刷朋友圈,刷微博。经常所有更新都看完了,最后一条是我老婆发的,诸如晚安、好梦,再配几张美图,这是她的习惯。我就在下面留言,晚安,好梦。”薛先生说。他觉得“这是件很小也很可悲的事情”。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