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用心做医生 诚心待患者
名中医与您有约
什么是中医“六邪”
辨证分型治疗小儿感冒
王海琴:用针灸疗法为患者解忧
天花粉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什么是中医“六邪”
本报记者 孙阎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日前,记者在市中医院急诊科采访时,科主任张军锋说话间多次提起了“中医六邪”这个词,这下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便请求他作进一步介绍。

  “所谓“六邪”,也称为“六淫”,是中医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而风、寒、暑、湿、燥、火又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被称为“六气”。按照中医学说,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时节不对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人的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原本对人体无害的“六气”就会转化为对人体有害,甚至致病的因素。”张军锋说。

  “那么,自然界的‘六邪’与人体的关系有没有规律可循?”记者问道。“‘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容易中暑、居住环境潮湿则会感湿邪等。‘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两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张军锋解释道,“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从而形成风症、寒症、湿症、火症、燥症等,这些病症均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此外,有的病不是外感疾病但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症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对于这种因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产生与外感‘六淫’某些类似症状的疾病,中医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现在,感冒的人特别多,这到底与‘六邪’有没有关系?”记者接着问。张军锋说:“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以风邪为主的外邪所致,故俗称为‘伤风’,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脉浮等为主要症状。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风邪的致病特点之一,即‘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作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常夹杂着其他外邪一同侵犯人体,如风夹寒、夹暑、夹湿、夹燥、夹热等。一般来说,随着季节的不同,风邪兼夹不同时令之气,侵犯人体而发病,如冬季多见风寒,春季气候转暖的时候多见风热,夏季多夹暑热,梅雨季节多夹湿邪,秋季多兼燥邪。风邪之所以能侵犯人体引起感冒,与一个人的机体正气之强弱、肺卫调节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正气不足、起居不慎、受寒淋雨、劳累过度,致使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暑、湿、燥等时令之邪,便可乘虚侵犯人体而致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