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机关工作人员懒政怠政,整治为官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不会为、不善为等突出问题,一些地方创新干部日常行为监督方式,实行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实绩档案制度,要求机关干部将每天的工作内容以工作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调整岗位的重要参考依据。当然,好事必须做好,实事更要做实。领导干部工作日志要想真正发挥管束干部、监督干部的积极作用,必须练好“三字诀”。
记录要“实”。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确保工作成效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工作日志,必须客观、真实、动态、全面反映本人每天具体的工作事实和工作成效,做到记录的工作具体、事实明确、文字简明扼要,不说空话、套话,不谈感受,不讲计划性工作。要以年度主要任务、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项目、党建工作目标任务、日常工作事项、急难险重任务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作为工作日志的主要内容。不能记录一些无关大局、无关痛痒甚至是与工作无关的内容,更不能弄虚作假,编撰、捏造根本没做的事情。要坚持领导干部自己记录、个人填写,不能交给秘书或其他人员代劳,那样的工作日志不仅难以确保具体真实,还容易异化为新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无法达到破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目的。
公示要“广”。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领导干部有没有如实记录个人工作日志,只有公示出来、晾晒起来,才能见分晓、比高低。领导干部要按照“写我做的,做我写的”要求,填写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公示表,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一周一汇总,由单位统一于每周周一前将上周工作实绩在本单位公示栏上进行公示。要依托电子政务网,各部门统一将本单位领导干部半年或全年工作实绩发布在公示页面,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在系统页面保留一年,为开展评价考核提供依据。要适时组织开展部门与部门之间互相公示、互相观摩等活动,让广大干部在比对中找差距、寻不足、转作风。
监督要“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容易异化甚至产生腐败行为。同样,领导干部工作日志也离不开监督,而公开是最好的监督。为监督领导干部如实记录、真实填写,必须设立四道防线:一是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领导干部干没干事、干了多少事,身边直属领导最清楚。二是群众监督,要公开有关联系方式,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三是纪检、组织部门要开展明察暗访、随机调研,不定期对各单位的实绩公示工作进行检查,了解公示情况。四是交叉比对,核实情况,进行相互监督。对不按要求公示,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的,要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通过严格的监督、严厉的问责,倒逼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从而形成求真务实、注重实绩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选人用人导向,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
建立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实绩档案制度,为促使领导干部践行“干事要实”提供刚性制度约束。再好的制度,不落实都是空摆;再严的约束,不进行结果运行都可能成为空谈。工作日志要想实现对干部日常实绩的有效管理,有了个人报绩、公示亮绩、群众评绩,还得有组织用绩。组织人事部门对不作为、无所事事、混日子的领导干部要提出组织约谈、调整使用、问责处理,直至“召回”,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对工作量不饱和、人浮于事的领导班子要提出通报批评、组织约谈、编制调整、集体问责等处理。当然,工作日志是考核干部平常工作的重要依据,但不是选拔干部的唯一依据,如何让工作日志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