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消息传出,智能马桶盖一炮而红,据说国内市场培育时间缩短了至少5年,销量猛增。尽管有媒体报道,日本的马桶盖其实大都是产自中国浙江,国产跟外资品牌相比质量并不会差,但日前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份抽检报告显示,在抽检的智能马桶产品中,有四成不合格。
(1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
2015年初,国人纷纷抢购日本马桶盖的时候,国产马桶盖拥护者群情激奋,表达了对海淘者的“鄙视”。意思大概就是,咱国产又不差,何苦丢人现眼去境外当个冤大头呢?那种义愤填膺的说辞,让人恍惚觉得国产马桶盖真的就要技压群雄了。
遗憾的是,现实很残酷。质检总局的报告,权威地揭开了国产智能马桶产品的真面目: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15个省、市45家企业生产的45批次智能马桶盖抽检,结果居然18批次不合格,占比40%。产品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耐热和耐燃不达标、安全水位技术不过关等。据悉,这个耐热耐燃性能的问题,是因为很多企业压根儿就没添加阻燃剂或没足量添加阻燃剂,而这是有“火烧屁股”风险的。
此前有数据称,目前我国智能马桶普及率仅有2%,以未来30%计算,这将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但眼下还不清楚被抽检的这些不合格产品究竟产自何处,如果一个市场上近半数的产品是不合格、存在质量风险的,那么,它拖累的必然是整个行业的口碑与信誉。
在扁平的国际市场,性价比、质量与服务永远是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根本。小小马桶盖,或许并没多少技术门槛,但以为“是个企业就能做好”,这误会就大了。值得注意的是,眼下的“四成不合格”,并不是国产智能马桶质量之虞的孤例。去年8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布的一份抽检报告显示,包括ARROW箭牌卫浴在内的5个国产品牌的智能坐便器不合格;而在上海市消保委2014年发布的智能坐便器质量抽检报告中,国产智能坐便器的不合格率更是高达59.3%。
没人不希望国产智能马桶能争气些、再争气些,但这些数字,起码再次说明一个道理:市场不是傻子,消费者不是疯子。逼着大家海淘的,用个时髦的说法,是供给端的质量出了大问题,奶粉如此,电饭煲如此,智能马桶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