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怀川大地绞胎君子
胸中存阴阳 笔墨寄山水
文化庙会来袭 九大亮点迎春
图片新闻
中原传统村落古建筑影像调查启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胸中存阴阳 笔墨寄山水
——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弘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李弘林在创作。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本报记者 孙 军

  见习记者 焦 娇

  儒雅内敛,从容谦和,这是李弘林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李弘林自幼酷爱绘画,尤其对山水画情有独钟。他的山水画苍劲雄浑、磅礴大气,画中的岩石幽谷、密林修竹、流水飞瀑、蔼蔼云烟,无不给人酣畅淋漓之感,充满着笔墨情趣。

  李弘林,1957年生于河南焦作,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市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市怀川国画院院长,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及省展览中获奖,被誉为“焦作山水画掌门人”。

  2月1日,记者在市博物馆李弘林的工作室采访到了他。

  “从小我一拿笔就喜欢画画,那还是小学的时候,家里穷,请不起老师,我就自己学,看见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李弘林说起小时候画画的事,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即便没有人教我,我还是像疯了一样喜欢画画。”

  “那时候条件不好,家里没有钱给我买画画所需的纸、笔、墨。”李弘林坦言。哪怕父亲持反对态度,他也从没想过放弃画画。

  1978年,李弘林走上工作岗位,虽然每天要忙着工作,但对画画的喜爱没有削减分毫。于是,他瞒着父亲到解放区群众艺术馆的书画培训室学习画画。可是,白天繁重的工作让李弘林根本无法练习画画,因此他将目光瞄准到晚上。“父亲为了省钱,晚上一律不准点灯,我怕被他发现,就用褥子把窗户封上,这才有了画画的机会。”

  1990年,李弘林到市博物馆工作。在那里,各种书画展览层出不穷,李弘林每天都在无数画作中汲取营养。

  随着绘画的深入,李弘林渐渐悟出一个道理:书画之道,不在表面,而在追求其本质,本质即是阴阳两合,因此要想研究绘画,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由于少时对哲学的浓厚兴趣,李弘林开始将道学的机制引入绘画之中。

  《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的这一原理无不体现着“虚实相生,方成艺术”的道理。李弘林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将中国深层文化的意理,潜移默化于中国画中,用文化滋养绘画,在阴阳虚实、开合疏密的机趣中求得意外功效,进一步悟得“天人合一”的山水画正理。

  谈话间隙,墙上挂着的一幅李弘林还未完成的画作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幅画作是直接以毛笔着色,并不用铅笔勾勒,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李弘林笑笑说:“我从不怕画错,因为‘对’与‘错’本是一对矛盾体,要充分利用‘错’去更好地阐释‘对’,把‘错’变成‘对’,这样画出的画才会精彩。”李弘林的一番“对错论”让记者心悦诚服。

  熟悉李弘林山水画的人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他的画中,你不会看到任何一个人的影子。“天下之法,皆为我法。”李弘林说。任何人的绘画风格他都不排斥,任何人都是他学习的对象,他在不断地学习和创作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画出了“李弘林风格”。

  在画画的同时,李弘林也有着其他的爱好,他精通周易,擅练太极,长于博弈,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所有兴趣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更好地画画。”

  李弘林说,万物本同源,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本质却是相通的。就拿围棋来说,下棋与绘画都很复杂且富于变化,围棋的黑白两色实则与阴阳两极相合,而绘画的墨与白纸正对应着围棋的黑白两子,虽技法不同,但蕴含的意理是相同的。

  2014年1月,在接任市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之后,李弘林觉得肩上的责任重了。“我不能再仅仅考虑自己了,一个人再大的贡献也是个人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对社会有贡献,如何能将焦作山水发扬光大。”

  2015年,在河南省第十四届中国画艺术展上,焦作市共入选11幅作品,其中有9幅作品都是山水画,焦作山水画又一次有了质的飞跃,李弘林也又一次向大家证明了自己。凭借着《溪涧曲转白云过》《秋沟》《云漫乡山》的高超画技,李弘林连续三次拿到了省中国画艺术展的最高奖项。

  来到市博物馆的26年时间里,李弘林看到身边的画友学成后,一个一个都“走出去”了,而他放弃了很多出走和外出进修的机会。问及原因,李弘林只说了一句话:“既然学成,那就要为家乡作些贡献,焦作山水画的未来一定有我。”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李弘林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只要舀到属于我的那瓢水,便此生无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