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狮子”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舞动;一群姑娘欢快地跳着扇子舞;一帮小伙子奋力进行着拔河比赛……农历正月初一,记者在沁阳市柏香镇东司马村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年”。
东司马村仅有400多人,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的故里,传承了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狮子舞和木版神画印刷技艺。
东司马村的狮子舞起源于明末清初。过去,村里人崇文尚武,年轻人个个身怀绝技,在表演狮子舞时,腾挪翻转,动作敏捷,在当地享有很高声誉,经常应邀到其他村表演。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做生意、打工,传承数百年的狮子舞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去年春节期间,几名上年纪的村民向乡亲呼吁,把更多年轻人培养成舞狮人,以免狮舞技艺失传。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大家一边筹措资金,一边培养年轻人。今年元旦前,在沁阳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购置了一对大“狮子”和一对小“狮子”,由老一代舞狮艺人杨铁锤、商吉庆等人当指导老师,挑选了10名年轻人组成了舞狮队,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仅用一个月时间,这10名年轻人就基本掌握了狮子舞的表演要领。今年农历正月初一,他们表演的原汁原味的狮子舞,使村民眼前一亮。
春节搭台,文化唱戏。春节期间,锣鼓响、狮子跃,扇子舞、彩绸飘,音乐起、歌声扬,整个村子笼罩在浓浓的文化气息里。
“好多年没有这么热闹了!今年的年味儿浓!”一位上年纪的村民高兴地说。
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廷杰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从事饲养业的人多了,流转土地搞种植的人多了,外出做生意的人也纷纷返乡创业了。乡亲的口袋鼓了,精神也要富足。为丰富乡亲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村党支部请村里的跳舞爱好者当老师,教大家跳舞,并组建了广场舞、扇子舞、红绸舞等女子舞蹈队,每天早晨和傍晚,在该村都能看到她们欢快的舞姿。下一步,该村还打算进一步改良木版神画技艺,连同狮子舞一起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