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冬 实习生甘惠君)今年春节长假期间,本报停刊不停“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集群,在春节期间发送了一系列有关民俗、亲情以及各类具有服务价值的信息,获得广大读者的点赞。
春节期间,本报不少一线采编人员参与了新媒体报道工作,民生提醒、家乡见闻、路途直播……记者通过各种形式将信息通过本报新媒体集群呈现在读者面前。
讲民俗 晒幸福
针对春节的民俗,本报官方微博每天发送。“农历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和夫婿同行,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要带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小孩。过去,大家也会在这一天拍张全家福。”这是2月9日@焦作日报发送的民俗知识。农历正月初三、初四、初五……每一天的民俗活动不同,网友们在获取民俗知识的同时,也迎合着民俗,通过本报微信公众平台晒幸福、传温暖。回娘家、逛庙会、话团圆,网友们拍摄的一组组主题照片通过本报微信平台广泛传播,接受更多网友的鉴赏和评选。
话真情 情更浓
“全国各地的黎明脚步团队,过节期间也没闲着,在和家人团聚的同时,利用充足的时间来组织和开展活动。晨跑大拜年,把黎明脚步融入寻常生活,融入身边人和身边事。”这是本报新媒体春节长假期间发送的一条微博。
团圆之日,情意更浓。本报新媒体中心在传递网友之间亲情、友情的同时,也为网友进行各种温馨提醒。
“今天就是除夕了,阵阵鞭炮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在这里提醒大家,近期我市风力较大,燃放鞭炮时一定要注意消防安全!”“水管、下水井等地方往往会集聚沼气,将点燃的鞭炮扔进去可能会引发爆炸。”“今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将进入返程高峰期,由于车流量较大,司机朋友一定要谨慎驾驶,保持车距,祝您一路平安!”
传信息 共分享
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传播快速与互动性好,评论、转发和@焦作日报是网友与本报官方微博的三种互动方式。春节长假期间,本报也转发了不少网友提供的信息。
“勇敢的焦作消防队员们最牛,刚刚灭完火,他们说歇一两分钟再下去,太累了,我问小伙子你们都多大了?他们说19岁。话刚说完,他们就接到新任务去某小区救火了。”网友甲晓john@焦作日报后,本报转发了他的信息。
在春节长假期间,上网人数较日常下降的情况下,本报新媒体集群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和影响力。“新媒体放假不打烊,为我们提供资讯、为我们提供平台,谢谢你们,下一个长假再见。”@在路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