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一大批“有车族”,其背后则是为了“争脸面”而负债累累的现实;同样,在一些农村,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热衷回村建楼,但漂亮的“小洋楼”却长期闲置,成为摆设……近年来,类似这样变味的“农村新风”盛行,畸形的消费方式、盲目攀比之风堪忧。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小人物的大传奇:对于这种现象,我深有体会。很多人买车、盖房并不是出于实际需要,而是为了面子,为了让别人刮目相看。而且,这种攀比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觉得,他们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整天沉浸在虚荣攀比之中。
@风开季节:其实,这就是攀比,为了虚渺的面子,不惜付出太多,不值得!人贵有自知之明,倘若做出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反而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弄巧成拙。
@落雪怎无痕:如果能完全在城市立足,谁还会舍近求远回老家建楼?说到底还不是根在农村的缘故。
@胜平王大头:新农村建设,新的不应仅是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这就需要各地积极主动作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节俭光荣、拜金浪费可耻的思想教育。同时,设立相应的农村社会管理机构,加以监督和引导,努力形成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尹希东:究其原因是面子在作祟!面子作祟,导致乱刮攀比风,会把人们引向畸形消费,会破坏新农村建设,会使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村重新返贫,并且会击碎小康梦甚至未来的中国梦!
@唉妮儿:对此不要看得如此消极,负债消费也可以理解为提前消费,提前消费有积极的一面:能促使人努力工作好好还债。
@江苏日月江南: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建楼买车,其中有一定的争面子的因素,显示他们的努力与存在感,但并非是什么畸形消费和盲目攀比。因为在城市买房价格高且存在难度的情况下,回家建房相对成本较低,自己能够承受,也为家中的老人和自己将来养老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住所,同时也拉动了内需和消费。
@细数青山望蓬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一些人的虚荣心理。要面子,累自己。俗话说,有多大粽叶包多大粽子。处处攀比,只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秋泉12:负债累累吗?买车、建房有何不可?城里人就可以享受,就可以提前预支未来收入,比如房贷、按揭买车,难道这不是一种负债吗?为什么农村人做一点超前的事就有人嘲讽?还是请这些人放下偏见吧!
@青天123ab:俗话说:佛为一炷香,人为一口气。生活富裕了在朋友面前能挺直腰板,穷点也不能自卑。谁家有没有不是表现在外表而是内在的,闲置的洋楼、不开的汽车,久了也得维护保养,不如学学理财。
【下期话题】
春节开销
春节假期已经落幕,这几天,春节开销成了同事、朋友间热议的话题,往返路费、给父母的年货、给小孩的压岁钱、外出旅游的费用、各种礼尚往来的开支……从大伙晒出来的账单来看,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有人也因此感慨,过个春节,真叫一个“累”,更有人吐槽“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周回到解放前”!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