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言 通讯员王星)“背靠云台山,依托旅游业,俺村早就从省级贫困村变为‘明星村’了。如今,村里家家盖宾馆、户户有小车,年人均收入5万多元。”2月16日,修武县云台山镇岸上村党支部书记张幸军高兴地对记者说。
岸上村的华丽转变是修武县扶贫工作的缩影。面对辖区31个省级贫困村,旅游大县修武如何担起扶贫重担,引领群众奔小康?
化优势为动力。乘着河南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东风,修武县放大旅游优势,依托“中国养生地”核心区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通过每年数百万游客量的超高人气激活贫困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村“被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
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省级贫困村西村乡圪料返村,交通问题一直是发展“拦路虎”。随着云台山西区的开发,青云大道贯通东西,路旁的圪料返村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该村抓住时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投资11万元建成占地20余亩的果树采摘园,5000余棵果树孕育着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趁着民俗旅游发展的风潮,远在深山的云台山镇一斗水村如今也是人声鼎沸,石头房、农家饭的传统风韵引得游人如织,百年古宅李家大院更让人流连忘返。
“过去山高路远,大伙只能烧土灶、盖石头房,一个个做梦都想往城里跑。”李家大院的主人李晚富说,“没想到随着县里旅游业的发展,城里人挤着往村里来,闲置多年的旧房如今被游客抢着住。”
旅游链条拉长,贫困村发展增速。位于云台山脚下的河南云台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集民俗、非遗、餐饮、酒吧、住宿和台湾风情于一体,不仅改善了周边贫困村的交通出行,还解决了孙窑村、赵窑村、平窑村、崔庄村4个省级贫困村30余户村民的就业问题。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