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经济变局使得招商引资成了县域发展的百难之首。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温县干部群众没有坐等观望,而是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审时度势,谋篇布局,交上了一份招商引资工作的优秀答卷:
2015年,温县通过多种招商方式,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6个,总投资151.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个,10亿元项目5个,太极名镇、中原电商城等一批项目扎堆温县。
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发展最具综合性、根本性的举措,可谓“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据统计,2015年,温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亿元,较2014年增长10%,税比75%,居六县市第一位。该县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73.8亿元,计划投资66.7亿元,截至去年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71.3亿元,占计划106.8%。其中,列入市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116.2亿元,去年计划完成投资40.9亿元,截至12月底完成投资60.9亿元,占计划149%。在33个项目中,新建项目25个,总投资59.8亿元,去年计划完成投资23.1亿元,截至12月底完成投资34亿元,占计划147.2%;续建项目8个,总投资56.4亿元,去年计划完成投资17.8亿元,截至12月底完成投资26.9亿元,占计划151.2%。
讲究温和之道的温县是如何使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地,又是如何在稳增长、保态势这一战役中取得不凡成绩的?牵牛牵鼻子,提袄提领子。这其中的关键是温县按照‘对自身发展再研究、再思考、再定位,走对路,抓对点’的招商思路,进一步挖掘整理温县特有的禀赋资源,确立了‘一文一农’两大发展主线。”该县县委书记王玲如是阐述其背后蕴藏的招商智慧、引资密码。
产业招商:聚力借势引来众凤栖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招商已成为招商引资的最佳抓手。
温县围绕“农”字做足、“文”字做活,在“两核”驱动的同时,使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心城区“五区”联动,通过精准谋划、精准招商、精准发力,使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温县“一文一农”品牌越叫越响。
精准谋划,壮大优势产业。坚持求实、求是、求优的原则,摆正招商引资指挥棒,重点围绕制革、制鞋等传统产业的提升,围绕农业、文化资源优势的挖掘,精心谋划了中国(温县)太极城、特色商业区、现代农业种业科技园区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精准招商,打造投资洼地。在郑州举办了温县县情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与上海湘江实业、广誉远国药堂、大咖食品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52.6亿元;举办了温县“四大怀药”招商展销会,与天猫网、京东网河南馆就电子商务项目,与丹尼斯集团河南区和顺丰速运集团河南区就“四大怀药”销售项目进行了签约,共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20亿元。去年11月27日,该县在深圳成立了我市首家县级商会,并举办了温县县情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达成了合作意向,与比亚迪金融投资租赁公司、卖货郎信息技术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29亿元。同时,不断创新网络招商、“以拳招商”和“飞地招商”等招商模式,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产业招商的要义,还在于绝不能做“捡到篮子都是菜”的事。温县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去年共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5个。
资源安商:要素集聚打造硬实力
产业优势也是发展资源,但绝对不是吸引客商的全部。毕竟,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资金、土地等市场要素的资源配置。尤其发展空间的供给,是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绕不过的发展瓶颈。
温县的做法是:把“五区”载体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平台、主战场和产业项目的聚集地,并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产业规划布局,以产业链延伸、资源循环利用为原则,主动走出去招引项目,加快建设主导产业集群,并不断完善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吸引大批投资客商,使投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该县2015年新增规划面积7.53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21.3平方公里;形成了“五横十纵”的路网格局,“五规合一”规划调整在全省率先取得批复,成功晋升“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并被评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去年前11个月,区内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19.9亿元,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0.1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7亿元,增长30.1%;从业人员36550人,增长36.5%,发展指数居全市首位。
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上,去年温县获批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唯一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0万亩方高标准粮田加快建设,30万亩核心区小麦亩产达660公斤;实施了“互联网+”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全国首家小麦博物馆主体竣工。
在文化旅游园区建设上,温县重点实施了东沟和杨露禅学拳处等景点复建、老村改造、陈家沟引水等工程,成功举办了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等重大赛事,参与组织了“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在去年全市项目观摩活动中,温县荣获全市第二名,陈家沟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届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在中心城区建设上,温县制订了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计划,实施了12条背街小巷改造、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城建工程,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祥云镇成功入围全省建制镇示范试点。
在特色商业区建设上,温县春城华庭、新东未来城、远大理想城等项目正在建设,子夏商务中心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与河南大商集团、郑州丹尼斯百货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
服务宜商:环境支撑提升竞争力
如果说,“五区”载体建设是温县在打造招商引资的硬实力,那么,坚持以环境招商、以服务安商则是温县提升竞争力的软实力。
项目之争,就是服务之争。谁的服务到位,谁就会占有先机、赢得商机、引来项目。其中,检验招商引资成效的就有一个“试金石”——项目落地率。
据悉,温县去年通过多种招商方式,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6个,总投资151.9亿元,目前已有62个项目履约,履约率为81.6%;48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为63.1%;实际到位资金56亿元,资金到位率为36.9%。
为了避免“签约时风风光光,签约后不见踪影”的现象,温县服务可谓贴心到位。温县县委、县政府为创优投资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做到“五减少”,即减少投资审批、减少生产经营性许可认证、减少检测检验许可认证、减少行政事务性收费、减少企业注册登记环节;实现“五降低”,即税费再降低、物业房地产成本再降低、物流成本再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再降低、金融融通成本再降低。同时,温县还建立了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创新驿站、基础服务四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保障企业健康有序运营,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养商”的发展环境。
在深圳推介会上,温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唐毅在县情说明和重点招商项目推介的同时,还发布了一系列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项目的招商优惠政策,对公司总部转移到温县且销售收入和税收纳入温县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企业成功上市的奖励50万元;行业龙头、著名品牌企业投资的10亿元以上项目,县政府提供融资担保或贷款贴息;投资规模5亿元以上、知名度高、社会效益好、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的服务类项目和文化创意类项目,在项目建成运营后,给予100万元至300万元奖励。
踏上“十三五”新征程,温县围绕项目做文章的思路更清、招大做强产业项目的信心更足:想方设法招引大品牌、大企业,带动和培育龙头企业,实现温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好“飞地经济”,实现资源互补,真正实现“跳出温县看温县”,真正融合大郑州等周边市、县域中去,实现资源共享式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平台建设,做好“生产、生活、生态、生根”的文章,推进产城一体,促进产城融合,提高园区承载集聚能力,不断促进产业集聚;用好用足政策,服务好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让企业生产有好条件,生活有好环境,从而为叫响千年古县、重塑武术之乡、营造生态家园、构建和谐之城、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作出新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