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痈肿疖疮等病症,而且不会产生抗药性。
据市中医院药剂科主任李娥介绍,黄芩的药用价值很高,配以滑石、白蔻仁、茯苓等,可用于治疗湿温发热等病症;配以白芍、葛根、甘草等,可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腹痛等病症;配以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配以黄连、栀子等,可用于治疗热病高热等病症;配以知母、桑白皮等,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等病症;配以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等病症;配以金银花、连翘等,可用于治疗热毒疮疡等病症;配以白术、竹茹等,可用于治疗胎动不安等病症。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