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块钱可以享受1次“专车出行”,花几块钱可以给自己的爱车洗个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消费者突然发现,自己身边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免费午餐”,甚至一些商家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还比着、拼着让自己的“免费午餐”免费得更加彻底、服务更加到位,一时之间给人以某种错觉,似乎已经颠覆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至理名言。
但是今年春节刚过,已经习惯于各种“免费午餐”的消费者发现,原来摆在自己面前装“免费午餐”的盘子,一个个都被抽走了。打车的补贴没有了,坐一次“专车”的花费可能比打传统出租车还贵;几块钱可以吃一顿美味外卖也成了历史。从免费到收费甚至还是高收费,难免让人不适应,但这才是市场的本来面目,也是“互联网+”的本来面目。如果说世界上曾经有过“免费午餐”的话,那么现在可以断言,世界上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
不管你适应不适应,这都是必须接受的现实,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从免费到收费才是正常的,才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而先前各种网络商家推出的“免费午餐”,不过是出于“跑马圈地”的需要,是一种营销策略,开始的免费或低价,最终目的是为了以后挣大钱,没有人会一直做亏本的买卖。所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不妨保持一种淡然心态,理性看待,然后根据自己荷包的厚度来选择消费还是不消费。
在某种意义上,“免费午餐”消失更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才能体现市场优胜劣汰的一面。消费者知道的是各种“免费午餐”消失,不知道的是各类企业合并潮的风起云涌,经过一轮又一轮优胜劣汰,最终剩下的才是市场的强者,才能推动某个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反过来说,如果消费者过于留恋“免费午餐”,而商家又无利润可图,最终必然导致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从长远来看,这显然不符合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消费既是分层次的,也是需要升级换代的,从“便宜差”到“高级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而各种“免费午餐”的消失,客观上避免了我们的消费总是处在一种“便宜差”的状态。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够承受“高级贵”,但“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趋势就是个性化、层次化,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