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见习记者 焦 娇
音乐是一缕阳光,温暖着他的生命;音乐是一片蓝天,放飞着他的梦想。与音乐牵手了半辈子的他,在风雨岁月里留下了一串执着的脚印,也在漫长坎坷的音乐路上写下了人生无悔的精彩。
他就是梁文革,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合唱协会理事、焦作市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同时,他也是市第十一中学工会主席。
2月16日下午,在梁文革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讲述着他的艺术人生。
由于父亲是音乐老师,梁文革幼时就在心里埋下了学习音乐的种子。13岁时,他父亲开始教他拉手风琴和弹脚踏风琴。富有音乐天赋,怀着梦想,勤学苦练,很快,梁文革就能弹得一手好琴。
4年后,梁文革拜焦作市音乐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张志庄为师,开始正式学习声乐。聪明好学,刻苦钻研音乐知识,再加上老师的悉心教导,梁文革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1985年,梁文革顺利考入洛阳师范专科学校学习声乐。1987年,梁文革进入市第十一中学,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同年10月,在焦作市举办的首届青年艺术节独唱比赛中,梁文革一路过关斩将,获得美声唱法第一名,成绩的取得鼓舞着他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了追求更高的音乐梦想,梁文革暗自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进入全国最高音乐学府进行完整系统的音乐学习。
2004年3月,梁文革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作为一个音乐人,没有进过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音乐,那将是一生的遗憾。”看着梁文革微微攥起的拳头,记者仿佛看到了10多年前他对音乐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在中央音乐学院,梁文革度过了人生中最充实的一段时间。由于对声乐理念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认知,梁文革的歌唱水平也突飞猛进。
对于进修的学生来说,上课的课时和练琴时间都是提前规定好的,梁文革是一周一节课、每天两小时的练琴时间。但对求知若渴的梁文革来说,一周一节课哪够呢?为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他主动要求加课,而每加一节课,需要花费300元,相当于他一个月的生活费。这使本就不太宽裕的他,生活得更加辛苦,每天吃饭也只敢吃个半饱。“进修前我是87.5公斤的胖子,一学期下来我就成70公斤的标准体重了。”梁文革打趣道,“不过我很满足,在那里,我就像一块干透的海绵,要把所有的水分都吸收进来。”
学习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梁文革听说每周日景山公园的激情广场有大家唱活动,本是抱着去看看的想法,谁料一进景山公园,梁文革就被那里的气氛感染了。那是一片歌的世界、舞的天地、欢乐的海洋,虽然参加合唱的都是一些音乐爱好者,但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向往,梁文革就“陷”进去了。于是,每个周日下午,景山公园里都会出现梁文革的身影。在这里,他用专业歌唱功底征服了大家,结交了一大批歌友,成了景山公园里人人知晓的“大明星”。《母爱》《心里装着谁》《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承载着梁文革的音乐之梦。
学成归来的梁文革发现,全国的合唱水平正日益提高,而焦作的合唱水平却处于全省中下游,如何提升我市的合唱水平成了梁文革在工作之余最关心的事。为了提升我市的合唱水平,也为了给喜欢合唱的人们提供一个歌唱的平台,2008年7月,焦作市音乐家协会爱乐合唱团在梁文革的运作下诞生了,梁文革任团长和指挥,130余名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走到了一起,为着各自的梦想而放声歌唱。
梁文革说,合唱与独唱有着本质的不同,比独唱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强很多倍。在梁文革的指导下,爱乐合唱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2012年在省大河风合唱展演中获得优秀奖,2014年在海峡两岸合唱音乐会获得优秀指挥奖……
在指导爱乐合唱团之余,梁文革还担任着其他4个合唱团的声乐指导,这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合唱就是要走进群众中去,有普及才能有提高,有努力才会有收获。”梁文革恳切地说,“我就是喜欢音乐,不管付出多少我都愿意,我更想为焦作音乐的发展做些事情,哪怕只是一点点。”
因为牵手音乐,他的心永远年轻,他的生活永远充实;因为牵手音乐,他能为梦想放声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