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测土配方施肥是在对土壤化验分析、掌握土壤供肥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种植作物需肥特点和肥料释放规律,确定施肥的种类、配比和用量,按方配肥,科学施用。搞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不仅能够稳定增产、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为了指导企业生产配方肥料,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针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轮作制度,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样养分化验情况,市农业局土肥站经过科学调研特制定出适合我市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供各地参考。
一、土壤分布
从总体形势上看,全市土壤分布分为山丘区与平原区两大部分,土壤类型差异显著。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地质地貌条件差异很大,土壤分布也各有特点,具有明显不同的区域性土壤组合。
平原区土壤是本市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包括七县(市)四区的所有平川地带。母质组成为洪积黄土性物质和冲积物,植被生长以农作物为主,年降水量600毫米上下,年平均气温14.3℃左右,以褐土和潮土为主要土壤类型。
山前洪积平原中部以上为褐土分布区,地下水位低,有一定的淋溶作用。在洪积扇上部,土体砾质含量高,通透性好,降水下渗通畅,多为褐土土类中的褐土性土。在洪积扇中部,土体砾石含量减少,多是良好的耕地,地表平整,降水径流相对减弱,并有一定的农田灌溉条件,使土体淋溶过程大大加强,形成了黏化与钙积层次,但碳酸钙反应未见明显分异,因而为石灰性褐土。在洪积平原下部,潜水的运移与出露,使其地下水位较浅,直接参与土壤形成,转为潮土分布区。
除洪积平原中、上部属褐土分布区外,青峰岭岭脊部位历来地下水位在5米以下,降水与农业灌溉水淋溶作用较强,使土体有黏化、钙积层次形成,并出现了碳酸钙反应的分异。但由于上层土壤施肥、浇水,发生复钙作用,使土体石灰反应多呈“强弱强”或“强中强”类型,为典型褐土亚类分布区。
在山前交接洼地与黄沁河冲积平原上,主要分布着潮土。这些区域由于潜水运移的结果,过去地下水埋深多为1~4米(一般不超过4米),对土壤发育影响强烈,夜潮作用非常明显。地下水位季节性的上下变化,使土体下部产生铁、锰物质的氧化还原移动与淀积,从而形成锈纹锈斑。
在潮土区中的郇封岭与青峰岭岗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深,土体受地下水影响减弱,有一定的淋溶过程,造成轻微黏化与碳酸钙淀积(多为假菌丝),为脱潮土亚类的分布区。与两岭区相反,在交接洼地的某些地方,如沁阳市捏掌村南,地下水位始终保持在1米左右,有时还有季节性积水现象。过高的地下水位,使土体形成潜育化灰黑色层次,造成了湿潮土亚类土壤的点片分布。
由于本区域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倍以上,在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的地方往往会形成土壤表层积盐,使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作用。例如:修武县葛庄东部区域即有盐化潮土亚类土壤的分布。
除褐土、潮土两大土类以外,平原区还有一些其他土类的分布。如:在黄河河漫滩滨河滩地有新积土的分布,土体除有沉积层次外,没有任何发育特征,表层有少量野生草本植物生长,洪水期仍有部分遭淹没,石灰反应由于质地不同也表现为强、中、弱不同类型。在修武县五里源附近,地下水的作用使土体产生潜育化黑土层与潜育化砂姜层,为砂姜黑土分布区。在修武县葛庄乡王庄村东北部与新乡市获嘉县交接处,是历史上的盐土分布区,目前仍有少量荒地。
二、土壤养分
1.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土壤的发生、演变、土壤肥力水平和许多土壤的其他属性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有机质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分解后可直接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有机质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壤结构形成及通透性、缓冲性、交换性能和保水保肥性能,是评价耕地地力的重要指标。对耕作土壤来说,培肥的中心环节就是增施各种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据48393个土壤样品化验结果统计,全市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8.68g/kg,95%保证概率下的变化区间为3.71~33.65g/kg,标准差7.6396,变异系数40.9%。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较,平均含量由13.142g/kg提高到18.68g/kg,增加了5.538g/kg。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矿化是土壤与生态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焦作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干湿交替明显,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其气候条件有利于有机质分解,但是我市属于人多地少地区,中壤以上质地占比达76.8%,施用有机肥的数量较多,多年来已建立、健全以小麦和玉米双季秸秆直接还田为主导的、与本地区种植制度相适应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机制,长期积累下来,使全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明显提高。
2.全氮 土壤全氮含量指标不仅能体现土壤氮素的基础肥力,而且还能反映土壤潜在肥力的高低,即土壤的供氮潜力。据48321个土壤样品化验结果统计,全市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1.05g/kg,95%保证概率下的变化区间为0.15~1.95,标准差0.4579,变异系数43.61%。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较,平均含量0.818g/kg增加了0.232g/kg。
3.有效磷 据48391个土壤样品化验结果统计,全市耕层土壤有效磷(P)含量平均为19.18mg/kg,标准差18.086,变异系数94.3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较,平均含量5.24mg/kg增加了13.94mg/kg。
4.速效钾 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土壤中的交换性钾、水溶性钾为速效钾,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是反应土壤供钾能力大小的标准之一。据48391个土壤样品化验结果统计,全市耕层土壤速效钾(K)含量平均为165.2mg/kg,标准差70.9334,变异系数42.94%。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较,平均含量121.2mg/kg增加了44mg/kg。
三、施肥配方
综合上述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养分情况,经专家讨论评议,拟定出2016年我市农作物11个施肥配方(见下表)。各地在实施配方施肥时,指导农民在大配方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种植情况实行局部调整,免费为农民取土化验,指导供肥企业,生产使用配方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做到节本增效。农 业
—————— 我市不同作物施肥配方 ——————
配方
N_P_K
适用作物适用土壤适用区域备注22-15-8小麦、水稻。潮土、褐土,低磷低钾土壤。平原区、滩区氯基25-12-8小麦、水稻。潮土、褐土,高磷低钾土壤。平原区、滩区氯基25-15-5小麦、水稻。潮土、褐土,低磷高钾土壤。平原区、滩区氯基22-12-6小麦、水稻。潮土、褐土,高磷高钾土壤。平原区、滩区氯基28-6-6玉米。潮土、褐土,与小麦22-15-8配套。平原区、滩区氯基28-10-7玉米。潮土、褐土,与小麦22-12-6配套。平原区、滩区氯基30-8-7玉米。低氮土壤,或与小麦22-15-5配套平原区、滩区氯基15-10-15根茎类、果菜类、花生、大豆、土豆。潮土、褐土,高磷土壤。平原区、滩区硫基15-15-15根茎类、果菜类、西瓜、怀药。潮土、褐土,低磷土壤。平原区、滩区硫基20-10-10棉花、果树、叶菜。潮土、褐土,磷钾含量均衡土壤。平原区、滩区氯基、硫基20-10-15棉花、果树、叶菜、怀药。潮土、褐土,低钾土壤。平原区、滩区氯基、硫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