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薛屯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会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大学。近些年,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截至目前,该村已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有多名博士生。该村经济不算发达,村民生活也不富裕,但他们一直坚信学习能改变命运,全力支持孩子通过读书上学实现“鱼跃龙门”。在“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今天,该村用实际行动驳斥了这一观点。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雨中漫步2A: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薛屯村的村民抱着这样的思想,让村里出了这么多的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正是由于村民们看到了孩子读书改变命运的“鱼跃龙门”,才能让“读书无用论”在这里没有滋生的土壤。
@胜平王大头:提升全社会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既需要“高考名村”的榜样激励,更离不开教育公平的拓展延伸。只有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让乡村多一些好学校、好教师,农家子弟才会拥有更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可能性。
@河北白帆:“读书无用论”之所以在贫困地区有市场,关键还是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缺乏,让大量农村的贫困孩子看不到读书的希望,因而放弃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外出打工。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多为他们树立像薛屯村这样“知识改变命运”的正面典型。
@三七锦:读书很重要,知识很重要,人品和能力同样重要,愿父辈们这种坚韧向上的精神能得到传承和发扬。那样,莘莘学子即便不能“鱼跃龙门”,也一定能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阿七若丹:不怕地位卑微,就怕目光短浅。读书未必能使人出人头地,却一定能够完美人生。抱着健康的心态去用心读书,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发展的机会,也一定能够有更大的能力回报社会和家人。所以,重视读书永远值得赞赏。
@平常一个人01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希望每个家庭、每个村子都能像薛屯村一样,破除“读书无用论”的歪理邪说,让尊师重教尚学的好风尚蔚然成风。
@风开季节:读书,除了得到文凭,更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让人从外到内都“焕然一新”。一个村子能够坚持这样的理念,就算经济上是贫穷的,但精神上绝对是富裕的!
@水晶小草:大学不断扩招、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确实让部分人产生了读书不如打工的看法。现在大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经历,而不是单纯谋生的跳板。大学开阔了人的视野,让人学会了独立思考,提升了人的素质与修养,这些无形的资产才是人生路上取得成就的重要砝码。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读书的人能走远吗?
【下期话题】
看吃相定去留
春节后,重庆创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HR(人力资源管理)李先生确定了四位招聘人选,岗位都是项目经理人,并等老板孙先生最后定夺。这周一,孙先生请这四个人吃饭,李先生调侃:“老板又要看吃相了。”孙先生说:“我们这个工作需要考察项目、谈客户,许多事情是在饭桌上谈的。不一定科学,用人也要综合考虑,看吃相,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指标。”他说,吃饭看人也有道道,比如,吃饭时坐领导身边的人更积极,但也有可能是马屁王;吃饭吧唧嘴不礼貌等。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