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且不提香水、时装、红酒、化妆品、电影节、高福利、拿破仑、大小仲马、罗曼·罗兰、埃菲尔铁塔、《蒙娜丽莎》《巴黎圣母院》……就只单提巴黎这两个字,朋友就批评我:“到那么浪漫的地方去也不带我!”可见这个城市有多深入人心!
欧洲之行,老实说我没有丝毫的准备。怎么可能会不重视、不在乎。相反!这是我平生跑得最远的行程了,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旅行!可准备什么呢?多少名人、艺术家去了仍感觉眼前犹如大笔泼墨。我,岂敢妄谈!只盼入宝山不空手而归。只望万里之遥,在历史、风俗、文化、观念、肤色、昼夜不同,甚至连语言、感情的表达方式也不同的地方,落实一下两国人民是否喝一样的水,吃一样的菜,走一样的路,呼吸一样的空气,我就简单到想去看看一切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东西!我想去吃吃法国的牛角包,喝一杯巴黎的咖啡。
飞机中转卡塔尔首都多哈,越过脚下无边的沙漠、湛蓝的海湾、连绵的雪山,在累计飞行约13个钟头,并从时间手里“抢回”7个小时的时差后,我们的旅行团,随着这架世界上最先进、最豪华的空客A-380大飞机平稳降落在戴高乐机场。这欧州第二大机场朴素的外观(土灰色水泥墙面)立刻印证了导游提前打给我们的“预防针”(很多国人到了欧洲感觉不过如此,到处都是旧旧的,街道是旧的,酒店旧而且小),但千万别失望,很多是他们保护的结果,难以想象在这里他们想拆一座旧房子比建一所新房子要难好多倍。我们乘坐的那架最豪华、最先进的大飞机,它的总部就在法国。平行电梯拉着我们穿越一条长长的隧道直送关口,此时,再隔窗相望,圆形的航站楼中间,电梯纵横,这不拥堵的背后,想必散发着的就是一种叫“设计”、叫“人文”、叫“旧而实用”、叫“历久弥新”吧。
同国内一样,机场到市区大约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一路蓝蓝的天空;平静的田野;鲜见高楼大厦(巴黎第一楼209米,1973年竣工);国内较知名的化妆品牌欧莱雅总部招牌在我们的视野里一闪而过;一路上穿梭的车流也多是国内满街跑的日常牌子……如果不是到了巴黎市中心看到塞纳河、凯旋门、铁塔、教堂,看到数不清的雕塑,看到整条街的哥特式风格建筑,看到一座座如雷贯耳的博物馆,倒真的想怀疑我们的大巴是行驶在我国南方的某个小城。但,这确确实实是巴黎。每个细节都似乎是在提醒,比如窗外那咬着奶嘴坐着儿童车、长得和芭比娃娃一模一样的萌宝宝,比如等红灯时阳光下背着“法棍”(面包)优雅地过马路的老人,比如路边行驶的摩托车、街角停留的鸽子……一切透着光阴之美,和谐之美,舒适但不招摇。
路边随处都有咖啡馆!在巴黎,几乎每一个拐角处都有一家咖啡馆。
在百度搜索里“花神咖啡馆”是这样描述的:在这里,邻桌的客人可能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劳勃·狄尼洛、世纪大师毕卡索、《异乡人》作者卡缪、《第二性》作者西蒙波娃、周恩来总理等。我静静地站在巴黎一角,细数着流淌于岁月中的美丽与哀愁,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像花神这样人文荟萃,又如此单纯美好。
集体行动、不辨南北、语言不通……现实使我不敢奢望去探寻伟人、大师足迹,我甚至也担心没能力随便去哪家的咖啡馆。终于有了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奥斯曼大道,巴黎歌剧院的附近,一点点勇气加上认识不多的几个单词顺利帮我点到了一杯说不上味道的咖啡。
在那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努力装着气定神闲,其实内心颇不平静,欣赏忙碌的服务生高效率、轻言细语、彬彬有礼的服务;观察就餐的客人真的在吃完沙拉后用面包把盘子“抿”了一下又放在嘴里(法国人认为钱是自己的,资源是大家的,所以珍惜食物);羡慕隔桌的男女边聊边喝红酒,重要的是他们一直用未端酒杯的那只手紧握彼此,四只手、两只杯就那么在小店的灯光下悠闲、摇曳……
那一刻,我将已经冰凉的杯底一饮而尽,边离开边嘀咕:喔,巴黎的浪漫,还真非是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