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太极拳申遗蓄势待发
借力互联网 传承太极拳
大学里的太极拳课
张福旺:传承太极是吾爱
跟陈朝霞学太极扇(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力互联网 传承太极拳
—— 大数据时代太极拳传承谱系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本报记者 原文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年来,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我市把太极拳发展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门建立了太极拳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太极拳传承普及;投资约20亿元在焦作市建设了占地1156亩的太极体育中心,为太极拳比赛交流、文化展示和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投资13亿元在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建设了占地3500余亩,包括陈式太极拳博物馆、太极拳祖祠、太极养生旅游等项目在内的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园区,在充分展示太极拳“根”文化丰富内涵的同时,为太极拳爱好者寻根谒祖、拜师学艺、交流练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具备了有利于太极拳发展的“硬”实力,又将如何在“软”实力上下功夫,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呢?“温县启动了中华太极拳传承谱系工程,将通过收集太极拳传承人的信息资料,构建太极拳传承的主脉络。”温县太极拳传承人联合会主席刘洪奇说,该工程不仅可以理顺太极拳的传承关系、发展脉络、流派演变过程,而且可以借助互联网记录太极拳的发展成果。

  中华太极拳传承谱系工程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太极拳传承关系为脉络,在线展示太极拳传承发展过程的信息数据库,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寻根溯源、开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太极拳爱好者在世界各地登录中华太极拳传承网,可以方便地了解到各自流派的传承关系和脉络,在线欣赏太极拳视频、拳架图片和理论文章,也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学习各流派、各个历史阶段的太极拳资料,丰富自身的太极拳修养。

  众所周知,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陈、杨、吴、武、孙等诸多流派,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成了世界文化的瑰宝。近年来,为了构建太极拳传承的主脉络,我市组织人员对太极拳相关的历史文献、珍贵史料进行挖掘收集,共收集、出版有关太极拳书籍500余本、实物资料近3000件,建立了涵盖太极拳主要门派知名人士的传承体系和档案。同时,温县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华太极拳传承谱系工程领导小组,由太极网具体负责该工程的传承人信息资料收集工作。

  为巩固传承谱系工程成果,拓展太极拳产业开发范围,增强太极拳传承人归属感,促进太极拳传承人相互间学习和交流,温县专门成立了太极拳传承人联合会,负责组织开展太极拳文化交流和研究,促进传承人之间的学习和提高;积极组织传承人的武德、武技方面的评比,向社会推荐优秀拳师;积极组织相关活动,探索太极拳比赛规则的专业化、规范化。

  自太极拳传承人联合会成立以来,该联合会已收录了陈、杨、武、吴、孙、和等六大流派的历史人物和主要传承人资料,为国内外数万名太极拳传承人建立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在内的个人档案,促使太极拳传承人大型数据库初具规模,为太极拳产业开发奠定了一定基础。

  去年,在温县人民政府、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下,由中华太极拳传承谱系编纂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国际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成功举行,是“互联网+太极拳”产业模式首创的国际性太极拳赛事,吸引了国内外近500名选手参加。此次大赛是相关国际太极拳赛事的首次创新,高度契合当前太极拳产业政策背景及其发展需求与趋势,并通过在线交流形成辐射性传播,促进太极拳的良性互动。目前,第二届国际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正在紧张的筹备中。

  在新兴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给全球太极拳爱好者提供全新用户体验,中华太极拳传承网启动了PC端及手机移动端改版升级项目,主要针对当前运行的PC端及手机移动端功能单一及缺乏用户体验等问题进行全面改版升级,使传承网内容和功能多样化,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同时,兼具良好交友互动功能的手机APP项目正在按计划开发之中。

  “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离不开传承,离不开文化推广。PC端升级与APP开发将大量锁定太极拳用户群体,打造最大的太极拳文化宣传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刘洪奇说,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模式将对太极拳传承谱系工程起到积极作用,更加有利于推动太极拳的传承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