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太极拳申遗蓄势待发
借力互联网 传承太极拳
大学里的太极拳课
张福旺:传承太极是吾爱
跟陈朝霞学太极扇(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里的太极拳课
本报记者 张 冬 实习生 杨 静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快点儿,1分40秒了。”“现在1分50秒了,后边的人加油了。”3月7日下午,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场内,该校太极体育学院讲师王一鸣拿着秒表,催促着学生加快跑步步伐。

  400米的跑道上,分散着该校武术与传统体育专业的14名大三学生,他们甩开臂膀迈开步伐尽力奔跑着,额头的汗顺着脸颊留下来。

  看到记者到来,王一鸣举了举手打了个招呼。“先在这里等一会儿,我要求他们10分钟跑完5圈,现在刚跑了一圈。”

  王一鸣是该校的一名太极拳教师,负责教授体育专业学生习练太极拳。他出生于太极拳世家,6岁开始跟着祖父和父亲学拳。2010年,已小有成就的他进入河南理工大学任教,翌年,他又拜师陈正雷。

  “10分钟以内跑完才算合格,不合格的人以后要多加锻炼。”当最后一名学生跑完时,王一鸣整理了一下队伍,带着学生到体院场二楼的演武厅。

  “我们放松一下身体,现在开始压腿,拉伸一下肌肉。”王一鸣对学生们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

  八个八拍之后,压腿结束,随即转入下腰和劈叉阶段。

  “习练太极拳之前,一定要先热身,把身体尽可能地打开。不同于传统的师父教徒弟的方式,课堂上太极拳教学注重身体的负荷量和系统性,100分钟的课时下来,前50分钟都是在进行基础性练习,后50分钟才传授招式。”学生们拉伸身体的间隙,王一鸣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了如何科学习练太极拳的方法。

  王一鸣说,太极拳进入课堂之前,传授方式主要是师徒制。一对一单独教学、教授内容多样化是这类传授方式的特点,徒弟学好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领悟过程。虽然传授慢,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培养了不少的太极拳优秀人才和拳师。

  课堂教学往往是一对多的,如何发挥出师徒制的优势?

  “那就要结合人体工程学以及运动训练学中的理论,以前的师徒制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往往需要学徒的领悟,我们现在教学是以科学为依据,通过不少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太极拳的精髓。”王一鸣答。

  这边,王一鸣说着太极拳的传授方法。那边,学生们正咬紧牙关努力拉伸肌肉。

  15时36分,100分钟的课时已经过半,在跑步、拉伸、基本步法练习之后,王一鸣集合了学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的前三式,请大家练习一遍。预备,起势。”

  ……

  “现在我们学习新的招式,首先是揽扎衣。大家跟着我做。”

  之后王一鸣背对学生,抬起手臂,双腿微沉,摆了一个架势。“松左胯、提右胯、双手外膨、右推。”王一鸣一边提要点,一边做示范。

  一招一式,行云流水。看完老师的示范后,学生们鼓起了掌。

  “只要勤加练习,你们也会像我一样的。”王一鸣对学生们说,“我练了20多年的太极拳,也摸索到了一些习练的窍门,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打好基础,为什么你们大三了还带你们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基础不牢是学不好太极拳的。此外,你们打拳的时候也要注重力学原理,人体就像是一根杠杆,一边上另一边肯定要下。打拳欲右要左,这是太极文化,也是科学道理,你们习练时间长了,慢慢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