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巨星朱载堉与万南“高抬火轿”
雕塑一座城市
图片新闻
期盼更多的 “文化新三十条”
杨梦桥:徜徉在微缩世界的“匠人”
《中原传统村落古建筑影像调查》将开拍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盼更多的 “文化新三十条”

作者:□王 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推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新三十条”政策,激励力度堪比此前出台的湖北省“科技十条”。

  武汉市的科技创新全国领先,2013年出台的“科技十条”“尺度”之大,空前绝后。一条主要内容是,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处置权完全下放给科研团队,成果转化中所有行政审批程序全部取消,只需备案即可,且最高99%的收益归科研团队。

  一石激起千层浪。武汉创新高潮迭起,人才聚集,激励效应初显。日前,针对当前文化和科技融合不够紧密,适应新业态能力不足等问题,武汉市在过去的基础上,出台了“文化新三十条”。“文化新三十条”条条可谓真金白银,包括: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文化企业获驰名商标一次性奖100万元,高校院所职务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不上缴国库,全部留给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大学生创业企业3年内社保费税费全额资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最高给予50万元贴息等。最核心的一条,是对文化创新人才的“放开”,即支持和鼓励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文化创新人才离岗创业,对离岗创业人员给予5年保护期,期间保留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允许并鼓励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文化创新人才在完成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前提下,在职创业和到企业兼职,其收入归个人所有。

  当前,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问题还很多,“叫好、叫座却不赚钱”的现象依然困惑着很多文化企业。我市的文化企业也概莫能外。个头小、规模小,资源整合还需时日,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更是空白。如何让我们的好东西形成好产业、卖出好价钱,让文化产业真正形成全业态的产业链,还需探索前行。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是机制不活,文化创新人才匮乏。外面的人才引不来,自己的人才留不住,人才不兴,何以兴事业?

  相对于金融、农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底蕴为基,不仅不能急功近利,相反更要耐得住“天长日久”。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人才的培养引进,还是企事业的发展需求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更多的宽松培育政策,需要耐心“孵化”。当前国家、省、市对文化推出很多政策红利,文化产业要用好这些政策,或者是用足这些人才,需要很多时间摸索实践。这就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给予文化产业更多的关心和引领,在充分了解文化产业“习性”的同时,推进实施更多能落地、看得见、摸得着、操作性强的政策。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真正做艺术,真正做专业,很多都是十年磨一剑,这需要政府重点扶持,让人才消除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创新研发。给时间,给温暖,给宽容,放水养鱼,鱼跃龙门,回报社会的是更多惊喜。

  让我们拭目以待武汉“文化新三十条”激活一池春水,也期盼能有更多的“文化新三十条”为文化产业加速、加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