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银色铠甲,骑着鹰头狮身的神兽,手执缠满蔓藤鲜花的旗帜,一个骑士从远古的森林中飞身而出……这是一个形象逼真的立体模型。很难有人想到,这个带给观者震撼视觉冲击力的模型,之前仅是几根木棒、几块塑料、铜丝与纸片。
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用双手创造出一个奇异的微缩世界。他就是杨梦桥,今年27岁,是我市一名模型迷。
2010年,在大学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杨梦桥,在网上查找绘画使用的场景类图片时,偶然看到一张微缩场景的照片。“很多电影里都会使用一些看起来场面很浩大的微缩模型,比如城镇、森林,看起来非常逼真,能带给人无限遐想。”杨梦桥说。出于好奇,从那时起他开始学习制作微缩模型。
由于学习艺术设计,杨梦桥有着很好的美术功底,这也为他制作微缩模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模型是缩小比例的雕塑,雕塑与绘画相通,课堂上老师讲绘画注重整体,而我更加注重细节。比如表现人物形象的睫毛,我会把每一根睫毛都画出来,让其显得更加逼真。”杨梦桥说。
在接触微缩模型的过程中,杨梦桥发现,通过查找素材能学到课本以外更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令他开阔了眼界。
“如果只是简单地制作实景微缩模型,那么它仅仅是一件工艺品或陈列品。我觉得一件艺术品是需要倾注创作者的情感色彩在里面,这样能让作品富有生命力。”杨梦桥说。
杨梦桥喜欢看西方神话故事,就试着把神话中的一些形象通过微缩模型表现出来。“西方神话中的狮鹫像中国的龙一样,没有具体形象,只有文字描述,我就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形象,然后把它制作出来。”杨梦桥说。
这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为了表现狮鹫羽毛灵动的感觉,他学习了微雕技术;为了表现狮鹫身体的色彩,他重新学习了如何调色。
通过努力,杨梦桥的微缩模型连续三届在日本万代敢达模型王世界杯(GBWC)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与国外选手公开竞赛中,杨梦桥看到了国内选手与国外选手的差距。
“国内选手在模型的表现方法、材料工具、理论上都比较成熟,作品都能拿到名次,但就是拿不到冠军,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原创精神和工匠精神。”杨梦桥说。
在杨梦桥看来,微缩模型不仅能反映社会百态,还能反映人类发展进程。杨梦桥打算制作焦作城市发展历程的微缩模型,把焦作电视塔、腾飞雕塑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文化符号嵌入其中。“我希望通过微缩模型,让更多的外地人看到焦作城市的发展变化,看到焦作市民在城市发展中精神层面的转变,让更多的人了解焦作、热爱焦作。”杨梦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