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焦作是传统工业城市,工业经济有基础、有规模、有优势,但工业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矛盾突出,正处于破除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加快向先进制造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新常态下的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再创焦作工业经济发展新辉煌,进而实现焦作发展的升位晋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绿色发展,说到底是集约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不污染环境、建良好生态,用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之于焦作,绿色发展正是近年一路走来的切身感悟和转型实践。
以前人们总是把焦作和煤城画等号,焦作人也曾因煤城而自豪。但时移世易,形势倒逼,不转不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焦作的煤炭资源开始枯竭。不转型,发展难以为继。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矿井关闭,经济下滑,工人下岗,生态恶化,“九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速仅有3.5%,分别比全国和全省低4.8和6.6个百分点,还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聚焦焦作,绿色发展渐入佳境,煤炭等资源型企业增加值在全市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高达90%以上降到了不足3%,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对工业贡献率高达82%。焦作成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坚持不懈地调整转型,焦作的许多企业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在持续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从传统化工企业向高新精细化工企业的华丽转身。这几年,佰利联上演了一出谋在转型、干在转型、赢在转型的好戏。目前,在钛白粉这一主导产品的强力支撑下,佰利联产能、收入、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企业。一个“转”字,扣准了佰利联的发展脉搏。立足企业生产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产业政策,咬定钛白粉这一精细化工产品,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技术与规模扩张的协调统一。佰利联的转型探索极具标本意义。而今,佰利联曾经的当家产品锆盐几乎无利可图,能创行业奇迹,全靠钛白粉。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内唯一能够和国际顶尖发动机同步设计的汽缸套生产企业。凭借这一研发优势,中原内配已经成为国内汽缸套技术领航者,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提供的未来新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用汽缸套解决方案获得了认可,成为摩擦副领域的重要技术伙伴。截至目前,中原内配主持、参与了5项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获得40项国家专利,专利拥有量占行业的65%。
尽管焦作工业转型的成绩斐然,但产业集聚度、关联度不够,内生力不足,过于依赖传统产业,让焦作工业人深深反思。转型,是“穿新鞋走新路”。未来10年,焦作经济将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领跑,还是徘徊不前?具体而论,绿色发展的焦作实践,关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树牢绿色理念,走科学发展路径。早在2013年,焦作就确立了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和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主战略,把绿色发展作为施政理念和奋斗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绿色发展成为党委的执政理念、政府的行政理念、公务员的从政理念、企业的经营理念、群众的生活理念,贯穿到焦作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浸润到全市改革发展和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加快产业转型,厚植发展优势。优化提升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业集聚区经济总量占全市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0%,焦作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电子商务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大力发展太极文化产业、养老健康业、养生服务业、休闲旅游业,连续四次获得中国旅游百强城市称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010年的26.2%提高到32.4%。
建设城市水系,推进碧水工程。加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贯穿城区东西48公里水体景观、南北50公里带状公园、中心城区1.8万亩水面、3500万立方米库容的城市水系建设,南水北调和引黄入焦工程相继通水,中心城区形成水面8000亩、湿地5000亩,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联通的城市水系功能初步显现。
实施绿地行动,构筑宜居环境。发挥国家园林城市优势,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大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力度,推进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北山治理等重点工作,所有县市区都已建成国家级林业生态县市区,森林覆盖率30.9%,城市绿化覆盖率40.8%,人均公园绿地11.8平方米,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成为河南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
重拳整治污染,强化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是发展之患,更是民心之痛,必须铁腕整治。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下大力气,强力实施蓝天、清水乡村清洁等工程,持续开展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等十大专项治理行动,加快“气化焦作”建设,严格环境准入,抑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入驻,坚决不要污染GDP、雾霾GDP。近年来,我市共关闭污染企业170多家,完成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1027家(项),淘汰落后生产设备40多项,搬迁企业20多家,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120多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是最大的发展优势。焦作市“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城、区域中心城、知名旅游城、生态宜居城、太极文化城,其中美丽焦作建设以及打造知名旅游城、生态宜居城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十三五”期间,焦作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左右,经济总量迈入全省前5行列,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
不可回避的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受产业结构、要素资源、地方财力所限,转型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面对经济新常态,焦作将围绕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打造新型工业城、区域中心城、知名旅游城、生态宜居城、太极文化城的战略定位,以滚石上山的拼劲、抓铁有痕的韧劲,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争取早日建成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美丽焦作、健康焦作。
焦作工业,转型在持续,焦作工业,转型在深入,焦作要在转型中打造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