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五大举措一出台,瞬间在科研朋友圈里刷了屏。
据悉,会议确定了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揽子措施:自主决定转移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原则上不需审批或备案,并支持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鼓励优先向中小微企业转移成果;成果转移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主要用于奖励科技人员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通过转让或许可取得的净收入及作价投资获得的股份或出资比例,应提取不低于50%用于奖励在研发和成果转化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科技人员可以按照规定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或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开展成果转化,鼓励企业采取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实施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纳入研发机构和高校绩效考评,加快向全国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完善支持单位和个人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措施。
其实,为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10%等体制问题,全国人大在去年已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而此次无疑是为供给侧改革工具包再添新工具,为科技转化输入“政能量”。
曾几何时,我市的不少科研成果也面临着养在深闺人未识、墙内开花墙外香等问题,不少科技成果无人问津,躺在保险柜里睡大觉,甚至因为转化周期过长而被市场淘汰;还有的出生在本地的科技成果,不得不远嫁他乡,到外地去转化。
为给闺女找到好婆家,焦作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利用率不高的瓶颈问题,就是要强化市场导向、利益驱动意识,搭建好中介平台,打通经济社会需求和科技创新之间的桥梁,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为此,我市主动作为,不仅在全省首创创新券制度,还积极探索创新科技项目及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进一步推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并于去年6月9日,焦作科技大市场开业运营。
目前,入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6家,接待各类咨询服务300多人次,发布科技成果621项,收集技术难题120项,对接项目3项,开展合作交流3场次。同时,我市还依托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建立的绿色生物制造联合研发中心,已实现丙二醇和冬虫夏草项目转化;依托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焦作市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全市装备制造业提供公共研发服务。
从我市微观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营造,到全国层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我们都该为这些举措大力点赞。因为此举不仅从政策上激励科研成果转化,并让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尝到成果转化的甜头,而且还有利于解决科研人员投身创业后公职不保、科研经费中止等没有回头路的后顾之忧,这将会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去,也必将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支撑和驱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