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作了题为《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的发言,指出国人生老病死皆求人,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壮观的中国式求人图卷。周新生短短8分钟的发言引起了全场委员的强烈共鸣,掌声、笑声不断。
无人不求人,这是中国社会的真实反映,之所以如此,因为求人的确管用。以求医、办证等人人都会遇到的事为例,如果不求人,就可能遭遇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尴尬;如果托关系、找熟人,就可能享受优质服务,原本复杂的手续、程序瞬间简单化。对于一些有非分诉求的人来说,四处求人、上下使钱往往有奇效,酒杯一端,政策放宽,许多不该办的事也办了。求人成为常态以后,人际关系难免变得复杂,形成了若干潜规则,形成了权钱交易,形成了特权,形成了不公平。
在电影《老炮儿》中,六爷是个守规矩的模范,他忧心忡忡地说:“这世界上人人要都没规矩,那成什么了?”六爷的担忧不无道理,中国式求人现象存在的根源就在于有些人不守规矩。如果人人都按规矩办事,人们办合乎规定的事不用去求人,事情水到渠成就能办,求人干嘛?人们办不合乎规定的事不会去求人,求人也没用,不合乎规定肯定办不成,瞎折腾啥?但现实并非如此,往往是循规蹈矩的办事者办不成事,善于投机钻营的办事者啥事都好办,这就逼着老百姓去求人。
事事可通融,并非现实问题,古代亦然。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有一种通融性,往往每一制度,都留有活动变通之余地,不肯下死规定,斩绝断制。”
事事可通融,并非人人可通融,而是求人者可通融,不求人者绝不通融。所以,根治中国式求人,必须强化规矩意识。各行各业都有规矩,铁的规矩不容变通,不能搞下不为例,不应看人下菜碟。只有增强制度刚性,严格办事程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在各个涉及公共利益岗位上掌握着大大小小权力和资源的官员或工作人员不折不扣地按规矩办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式求人现状。
国人虽说无人不求人,但实际上无人愿求人,谁愿意放弃自己的尊严,去低三下四、点头哈腰地求人呢?所以,一方面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加大对民生的投入,让民生急需的优质资源不再稀缺;另一方面强化规矩意识,加强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让人们靠政府、靠制度、靠法律就能办成事,使权力寻租者无胆量碰红线、无市场售其奸,则中国式求人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治理。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