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少 年轻妈妈外出哺乳不方便
开车接打手机隐患大 加大处罚力度呼声高
家长别因“无意”伤了孩子心
莫对“熬夜报告”一笑而过
大胆示爱有错吗?
世相漫话
当校园贷款平台遇到贪婪之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对“熬夜报告”一笑而过
□马 鸣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国内某知名移动社交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不少网民已经把熬夜当成习惯。该平台通过分析0时至3时活跃用户的相关数据,发布了《中国网民熬夜报告》,展示了“熬夜族”的地域、行业、年龄等不同维度的分布情况。数据显示,南方人比北方人更能熬夜,公关、媒体、游戏行业的人熬夜情况最为严重,00后是熬夜主力军。

  如酒量排行榜、逼婚排行榜一样,很多网友戴着“娱乐眼镜”看待“网民熬夜报告”。这组大数据看似带有些许娱乐成分,但确实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敲响了警钟。

  国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互联网、智能手机对公众生活及社交方式深度影响,人们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熬夜时间越来越长,这几乎成了当代人的生活写照。与此同时,由睡眠不足导致的相关疾病患者和亚健康状态人群越来越多。比如“网民熬夜报告”显示,在“熬夜族”的行业分布上,公关、媒体、游戏行业工作者最严重。从事这些行业的群体经常需要处理突发事件,他们大多靠创意吃饭,而深夜往往是最有灵感的时候。越是竞争激烈的行业,越考验智商,一方面,这类人需要熬夜工作,争取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另一方面,他们又需要夜生活放松紧张的神经,排解压抑的情绪,熬夜在所难免,健康受到影响。

  但现实情况不仅于此,很多人有事熬夜,没事也要熬到时间点才肯关灯睡觉。很多人从被动熬夜变成了主动熬夜,生物钟完全紊乱。这类人越来越多,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大数据从侧面说明,被互联网“绑架”生活的人群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工作需要的刚性需求,到精神依赖的生活习惯养成,网络对国人生活已全方位渗透,“熬夜族”越发壮大,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中国网民熬夜报告》,对我们是一种另类的健康提醒,莫要对此一笑而过。凡事过犹不及,与所有科技结晶一样,网络这把“双刃剑”既可披荆斩棘,也可伤及自身,用好这把“剑”,需要我们修身兼修心,让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泾渭分明,校正二者的平衡点。

  从网络回归生活,没有老生常谈,只有常谈常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