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3月27日相关报道,直指互联网理财存在虚热与危险。报道称,在“e租宝”骗局及众多网贷平台倒下,令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的同时,互联网理财依然火爆。报道列举了“小白”型(对理财常识、互联网金融几乎不了解)、“豪赌”型(一味追求高收益,明知危险还要投)、“成熟”型(有多年经验,更靠理性分析)涉足互联网理财的三类投资者,并援引专家的观点,指出监管部门在严厉打击互联网非法集资的同时,也要拓宽百姓的投资渠道,加强对投资者的引导和教育。对于互联网理财,您怎么看?
【观点1+1】
@雨中漫步2A:人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下降,人们理财热情高涨,互联网理财火爆也在情理之中。但互联网理财是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运作模式知之甚少,再加上高收益诱惑,投资者趋之若鹜,结果就可能造成投资者损失惨重。因此,加强监管和风险教育是规范互联网理财的重中之重。
@活力的试试啊:在不违反相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进行互联网理财当然可以,不过什么都有风险,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要慎重处理自己的血汗钱。
@河北白帆:近年来,便捷、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逐步成为不少人追捧的理财形式,但由于很多人对其风险认识不足,盲目理财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互联网理财时,最好能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为自己的互联网理财把把关,这样可以适当地降低一点儿投资风险。
@深海林森:互联网理财也好,银行理财也罢,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理性睿智的头脑。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能提供更多健康可靠的理财项目与渠道,而个人则需要加强在相关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提高。
@江苏日月江南:互联网理财,是一种新生事物,对于百姓理财的方便性是无可非议的,但也应该加强监管,通过建立制度,规范其运作,防止一些心怀不轨的公司和个人浑水摸鱼。作为投资者,也应该保持理性和理智,对于过高回报的理财产品,保持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阿七若丹:没有毫无风险的投资,互联网理财更是如此,这不仅需要老百姓擦亮眼睛,管好钱袋子,不要被虚高的收益诱惑,而且需要国家加大相关的管理和宣传力度,不让非法的互联网理财再招摇撞骗下去。
@z531312762: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督与管理,制定、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管理规章,别让互联网金融成为法外之地。
@kellykeron:互联网理财,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得到收益,又存在风险。所以,必须要谨慎投资。
【下期话题】
乡村教师下班回家吃饭违纪
近日,广西百色市西林县一名乡村教师因下班后回到几公里外的家中吃饭,被该县教育系统通报违纪。原来是今年3月初,西林县的每个教师都签了一份师德师风承诺书,其中一条规定要求教师从周一上班至周五下班的全部时间都要留在学校。该新规一出,有教师认为这样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连基本的尊严和自由都没有了,而当地教育部门则认为这样规定是为了整治教师懒散之风,让教师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对此,您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