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有关墓地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大众日报》4月3日报道,山东全省生态安葬率仅为20%左右,鲁西南一些地区则更低,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国至少有14个城市的墓地平均价格超过了每平方米2万元。在北京、上海等地,由于墓地价格飞涨甚至超过房价,“阴宅”贵过“阳宅”,不少人无奈奔赴异地买墓。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雨中漫步2A:墓地价格飞涨,让普通百姓叫苦不迭。对这种关乎百姓的民生问题,政府绝对不能听之任之,应该通过向老百姓提供公益或低廉公墓的形式,满足普通百姓丧葬的民生需要,而对于市场化的豪华公墓,则应由市场供求来自动调节,政府无须过多干预。只有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让墓地消费更趋合理。
@单建华江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墓地供应日趋紧张已经是突出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不能把墓地资源分配简单地交给市场,政府应该提供普通百姓能够承受得起的墓地,而不是任由市场炒作。
@河北白帆:“阴宅”贵过“阳宅”,这种社会现象与我国自古以来提倡的厚养薄葬传统思想是背道而驰的。要消除这种现象,关键是要逐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社会上积极提倡花葬、树葬、海葬等生态安葬方式,才能避免出现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
@阿七若丹:作为人口大国,国家应该加大“生态安葬”的宣传和激励力度,把“死人与活人争地”变成“前人为后人奉献”。生命宛如枝头花,何不效仿花朵的洒脱,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成为人生美丽而永恒的结局。
@细数青山望蓬莱:人们的从众心理和攀比之风间接地推高了墓地价格。如果不改变人们的观念,墓地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唉妮儿:高价墓地浪费的不只是钱财,而且还浪费土地资源,影响生态环境,建议大家树立文明、环保的丧葬理念,让“生态葬”成为社会主流,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支持生态葬的实施,这才是于国于家都有利的方式。
@水浒故事杂谈:目前,不少地方墓地乱象丛生,甚至“阴宅”贵过“阳宅”,这种现象的出现发人深思。长期以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入土为安便是死后最好的归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土葬的弊端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我们必须及时更新观念,推行生态葬等环保的丧葬方式。
【下期话题】
“钉板”阻停车
近日,郑州陇海路与一马路附近一处建设中的购物中心临街广场入口处,一排密密麻麻钉着钉子的木板被摆放在街边地面上用以阻止车辆停放。现场,虽有几块印有“禁止停车,后果自负”的警示牌被摆放至“钉板”附近,但仍不时有穿行的路人被吓得跳起来。市民称用这种招数禁停,实在太狠毒。据广场上一男子称,广场上的地砖也是刚刚铺好,经常被车辆碾压损坏,因附近人多车多,喊破嗓子也管不住,为了避免新地板受损,才有人在广场入口处摆上“钉板”阻止车辆驶入的。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