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年古塔展新姿
妙笔丹青绘人生
杨家将后裔明初迁居河内县
太极书画院第一届书画展开展
“老家莫沟”五一将对外迎宾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妙笔丹青绘人生
——记我市著名书画家宋治国
作者: 本报记者 孙 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我市的老一辈书画家中,宋治国是比较有代表性艺术成就较高的书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入选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以及纪念建军6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跨世纪全国山水画大展,中国画三百家展览等,有四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有不少作品入选画册或被选送出国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成就颇高的一位书画家。

  宋治国1942年出生于焦作沁阳。读书时,他成绩优秀,当时中学实行五分制,他的正副课全部是五分。尤其是他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来读,但因家庭贫困,他只上了半年的中学便辍学参加了工作。

  进了工厂,由于有不错的美术功底,宋治国被调到厂里工会搞宣传。工会的图书馆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他阅读了鲁迅、巴金、茅盾等一大批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文革”时,外边是一片喧嚣的世界,他却每天偷偷地爬进被封闭的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里。从那时起,他体会到创作不能脱离生活,生活才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在工会期间,宋治国说过相声、演过戏、拉二胡、搞摄影、放电影,还写美术字、出板报、画插图、画油画、画连环画,但他的笔触并没有深入到山水画领域,搞的大多是宣传画。1975年,他创作的一幅年画入选了“全国年画展览”,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走出焦作,走进中国美术馆。

  1980年,宋治国调入市博物馆工作,此后,他开始专攻版画和国画。在1984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上,他的作品《大河组曲》《家乡的路》入选。同时,他的四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他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我市较早的中国美协会员之一。

  荣誉接踵而至,宋治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他深知自己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学院训练,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创作理念,为此,他大量临摹传统作品,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他在研习前人画作的同时,更注重阅读和鉴赏,时至今日,他仍然保持着夜读的习惯。他经常观摩画展,认真去看每一幅作品,汲取它们的特点。

  1985年,宋治国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黄河考察采风活动。这次采风让他眼界大开,高原和黄河的苍凉悲壮让他抛弃了固有的对山水画的理解。从此,他的画风焕然一新,作品从以往柔美恬静的小情趣,一跃而入大山水、大气象的表达中。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的两件作品《黄河远上》和《大河走马》就代表了他那一时期的画风。

  1989年,宋治国调入焦作市文联书画院工作。从此他专攻国画山水,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则为他最熟悉、感情最深的太行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人认识世界、得到知识的途径,也是一个书画家成长的重要路径。几十年里,他坚持每年两次去太行山采风,足迹遍布了太行山的角角落落。经历过大山大河、见识过各种技巧的他,作品中似乎处处有法又处处无法,技法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作品如浑然天造,《家山北望》《太行云满山》《太行春深》等一系列有分量的作品不断在他笔下创作完成。

  1996年,宋治国被任命为市文联书画院院长。在搞创作的同时,他不断开展各种美术活动,为焦作的美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同时,他悉心培养新秀,成了许多青年画家的良师益友。

  从市文联书画院院长和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以后,宋治国在艺术方面的探索不仅没有丝毫懈怠,反而在山水画创作上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创作的《泉落青山出白云》《川濑氤氲图》等作品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其中,作品《泉落青山出白云》获得了“河南省首届中国画艺术展”金奖,并选印中国邮政贺年卡。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如今,年逾七旬的宋治国生活忙碌而充实,上午打太极拳、画画,下午逛街、喝茶、聊天,晚上看书。他说,画了一辈子,尽管有不少作品入选全国大展且获奖,但总觉得作品没有能表现出来那种感觉。他将继续用心去感受自然,感受中国文化中的山水精神。

  下图为宋治国。 (照片由市文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