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动员时,他曾获得全国青少年自行车比赛冠军,多次获得省运会冠军;担任教练员后,他带领我市自行车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彻底改变了我市自行车队的落后面貌,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焦作自行车队教练员刘东杰。
6金3银3铜,是刘东杰带队在2014年我市举办的河南省第12届运动会上为焦作体育代表团交出的成绩单。
刘东杰今年31岁,1999年开始从事自行车训练,2002年进入河南省自行车队参加自行车专业训练,2009年退役。退役后,他在河南省自行车队任助理教练。
我市自行车队于2008年组建,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驻地就设在远离焦作市区80公里的孟州市顺涧湖水库附近的市业余水上运动学校校区内,由于组队时间晚,再加上训练地点偏远、生活条件艰苦等原因,我市自行车队的整体实力在全省一直处于较为靠后的位置。2011年5月,还在省队的刘东杰被我市“挖”了过来,担任焦作市自行车队教练。
来任教以前,焦作给刘东杰留下的印象是山美水美,但当他来到焦作自行车队时,被现实情况深深地震撼了:住宿条件差、训练环境恶劣、没有专业训练场地、器材得不到保障、运动员训练水平偏低,总体条件别说和省队相比,就连和其他地市队相比,也有不小差距。
面对这种困境,刘东杰没有退缩,迎难而上。盛夏酷暑,在地面温度超过40摄氏度骑行100多公里的情况下,没有营养品补给,他就建议校领导每堂课买上一桶纯净水让队员们喝;十冬腊月,没有暖气和空调,他就和队员们挤在一个房间,让队员们感受到精神上的温暖。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这一转折在不少人眼中看似“自然过渡”。在刘东杰心中,却是百感交集。毕竟,他再也不能站在起跑线上为养育他的家乡争金夺银,而且他必须付出百倍心血和精力,去培育出超越自己的后来人。
刘东杰深知竞技体育的训练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要成为一名好教练,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他经常阅读专业期刊杂志,从中关注自行车运动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世界的发展动向,取他人之长,丰富自己的训练教学经验,并传授给弟子。他一边如饥似渴地补充自己的系统体育理论,一边用心良苦地把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心得体会,通过言传身教灌输到他执教的年轻队员身上。
爱队员是教练员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育培养运动员的最佳途径。刘东杰为自己确立了“尽力培养好每一名学生,决不放弃一个人”的目标。由于队员年纪普遍偏小,在生活和训练中,他帮助每个队员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让每一个队员体会到教练的关心,让每一个队员都感受得到教练的爱,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享受训练和生活的快乐,在训练中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以前当运动员时,天天起早贪黑地训练,太累了。但干了这一行之后,发现当教练比当运动员还要累。早上6点训练,教练5点半就得起来,每天训练前,要提前写教案,训练完,还要写训练总结。队员的心理工作得做,吃喝拉撒也要管。一句话,操不完的心。”刘东杰说,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训练,晚上大家都休息时他还要到运动员宿舍查房。
这几年,刘东杰的心思全在这些小队员的生活和训练上,让他愧疚的是,回老家的时间太少了,对父母妻儿的照顾太少了。刘东杰家在新郑,为了保证训练,几年来他以队为家,结婚第四天就回到了训练场,结婚两年半和爱人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东杰的工作日程就是简单的重复,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体育人的执着。为了切实提高运动成绩,他制订周密详细的训练计划,精心安排每一堂训练课,及时让队员了解河南省自行车运动项目的现状,带领队员艰苦训练,为从根本上改变焦作自行车队成绩努力奋斗着。
作为教练员,刘东杰始终把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苗子当成自己的主要任务。多年来勤勤恳恳的工作,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担任教练员期间,焦作市自行车队在2013年河南省锦标赛上取得了5金2银1铜的好成绩,6名队员被省自行车队选拔集训,其中1名运动员被国家队教练直接选入国家集训队,备战2016年巴西奥运会。在省十二运会结束后,刘东杰被抽调到国家队任助理教练(国家队女子团体组)。在国家队期间,他的团队曾获得亚运会冠军、亚洲锦标赛冠军和世界杯第二的优异成绩。
在谈到未来的打算时,刘东杰说:“一定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话语简单,却掷地有声。